来源 李东阳朋友圈

是谁杀死了茅台溢价?
今年的超长双十一还在继续,而拼多多上一瓶53度飞天茅台的标价,已经悄悄跌到了1499元,开始与普通消费品的价格连线。
这个数字,是茅台官方坚守多年的建议零售价,曾在高歌猛涨的年代里形同虚设。
现如今,它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电商平台的补贴页面里,配着“邀请2人拼单”的规则,像一记闷棍,敲在了所有看好高端白酒的人心上。

图源:拼多多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飞天茅台的价格,已经跌至上市以来的历史新低。
那个曾经一瓶难求、需要溢价千元才能到手的“液体黄金”,正从神坛跌落。
而背后,是整个高端白酒市场在消费寒潮中步履蹒跚的缩影。
飞天茅台的价格下跌,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持续性的降速过程。
2024年,散瓶批发价还稳定在2200元以上,市场信心满满。
然而短短一年,价格已经缩水近三成,批发价一度跌破1700元关口,创下年内新低。
事实上,茅台价格神话的崩塌,是有迹可循的。
一方面,房地产、基建等昔日“消耗大户”遭遇行业调整,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让高端白酒的宴请、礼赠、收藏场景大幅收缩,社会整体消费趋于理性,导致需求量降低。
另一方面,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啤酒、鸡尾酒、果酒等新式饮品,对“酱香”与“年份”并无执念。
茅台的品牌力依然强大,但与新一代消费者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代沟;加之应酬文化的弱化,使得往昔支撑起白酒的“宴席经济”不再坚固。
统计显示,高端餐饮场景的白酒开瓶率同比下降了22%,企业商务宴请预算也缩减近30%。

图源:小红书
随着2025年5月“史上最严禁酒令”的实施,白酒政务消费占比已从2012年的40%骤降至0.8%。
新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公务接待的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这彻底斩断了政务消费的尾巴。
与此同时,飞天茅台过去背负的“可投资资产”属性正在褪色,而供给端的“堰塞湖”也在悄然决堤。
数据显示,社会上囤积的茅台库存预估高达1.5亿瓶,其中约六成还未曾开瓶。

图源:小红书@酒捌柒
当价格上涨的预期被打破,那些曾经视茅台为“硬通货”的黄牛和投资者,纷纷加入抛售大军。
过去最大的买方,一夜之间变成了最大的卖方。
此外,电商平台进入了“全网比价、低价竞争”的怪圈。
为了引流它们不惜贴钱销售茅台、五粮液等名酒,这一行为打破了传统的上下游议价体系。
拼多多把茅台打到1499元,但是京东、淘系却未跟进,这种策略分化恰恰反映出平台对流量战争的不同理解。
当茅台成为“促销工具”,再加上经销商话语权的弱化、库存压力的上升,批发端价格也就不得不承压。
当茅台的价格防线失守,整个白酒行业的生态链也开始剧烈抖动。
最直接的冲击落在了经销商身上。对中等规模的经销商而言,如果价格继续下滑,他们或将面临数百万元的亏损。
茅台酒的出厂价为1169元,建议零售价为1499元;
而经销商的综合成本——包括店铺租金、人工、资金占用等折算下来,当市场价接近1700元时,其利润已几乎归零。
如今批发价跌破1700元,意味着不少经销商已在盈亏边缘挣扎。
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到:一种谁跑得慢谁死的即视感,正在渠道中蔓延。

图源:小红书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价格体系的混乱。
当飞天茅台零售价跌进2000元以内,原本定价在800元至1500元价位的次高端白酒,如国窖1573、青花郎等,将直接受到挤压。
对消费者而言,既然能花更少的钱喝上茅台,又何必选择其他品牌?
这种“虹吸效应”导致区域名酒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图源:小红书@天予小酒馆
与此同时,老酒市场也随之降了温。
新茅台价格下跌,直接拖累了老茅台的收藏与交易价格。
“可能你存的货还没卖出去,产品就掉价了,而且差价完全覆盖不了掉价的速度。”
这意味着,过去被视为“资产”的茅台,正迅速回归其“饮用”本质。

图源:小红书
当然啦,并非所有人都在哀叹。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能以1499元的价格买到一瓶飞天茅台,在过去是不多见的。
如今,不仅在拼多多,广州等地的一些餐饮门店也已推出“堂食1499元茅台”的活动,只需在饮用后回收酒瓶。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瓶率的提升,让茅台真正走上大众的餐桌。
面对价格体系的崩塌与业绩增速的放缓,茅台内部并不平静。
10月底,贵州茅台突然换帅:原董事长张德芹因工作调整卸任,由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棒。
而这,已是茅台六年来的第五次掌门人更迭。

图源:小红书
张德芹在任一年半,以稳健风格著称,曾力推“从商品时代向商品与服务并重”转型,并试图修复与经销商的关系。
业绩方面,2024年营收1741.44亿元,增长15.66%;今年上半年营收910.94亿元,增长9.16%,基本能完成经营目标。
但他还没解决的难题,全留给了陈华。
近年来,茅台公司大力推行DTC战略,通过自营电商平台“i茅台”直面消费者。
2025年上半年,茅台直销收入突破40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接近45%。
这一方面是为了回收被黄牛赚走的中间利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增强对价格的控制力。
然而,三季度业绩增速已经大幅放缓,营收仅微增0.56%、净利润0.48%;“i茅台”收入大幅下滑57.2%至19.3亿元;经销商打款意愿低,直营渠道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据透露,茅台内部期望将飞天茅台批发价维持在1800元以上,以维系“量价平衡”。
但现实是,价格仍在震荡下行。
是挺价护盘,还是放量求生?这将成为摆在陈华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从长远来看,茅台价格的理性回归未必是坏事。
它有助于挤压此前市场的价格泡沫和投机水分,促使茅台从过去的投资属性更多地向饮用属性回归。
只有当茅台真正回归为一瓶酒,品牌才能与真实消费者建立更稳固的联系,这个行业才能迎来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瓶茅台的价格起伏,不只是数字的游戏。
它能映照出一个时代的消费情绪、一个行业的生态变迁,甚至一代人的财富观念。
拼多多上1499元的飞天茅台,让我们见证了一场行业价值重构的开始。
高端白酒的“溢价神话”逐渐褪色,消费理性正在加速回归。
那些曾经靠囤酒牟利的人,或许正在默默清仓;而那些真正想品一口酱香的人,也终于等来了机会。
对于品牌方、经销商和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定位的时刻。
当泡沫散去,唯有真实的价值才能留存。
茅台依旧是一瓶好酒,但它不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金融产品。
而这,或许才是它本该有的样子。
当时代的潮水退去之后,我们终将明白:酒,是用来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