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常喝白酒的老年人或有6个健康益处,白酒立大功?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话题绕来绕去,十有八九绕不开“吃”和“喝”。尤其是喝白酒这件事,有人说那是一种生活情趣,也有人一听就皱眉头,觉得那是给身体添乱。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老人天天小酌两杯,身体硬朗得跟牛似的,走路比年轻人还快;而有的,滴酒不沾,体检单却花花绿绿一大页。于是问题就来了:白酒,到底是毒药,还是“神药”?

有意思的是,最近确实有些研究提到,适量饮用白酒的老年人,在某些健康指标上表现得还真不赖,这话一出口,立刻引发一片热议。

有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觉得这下终于有理由“名正言顺”地喝上两盅了;也有人一脸不信,觉得这纯粹是在“给酒找借口”。

先别急着下结论,世上最怕的就是半懂不懂地传话。把研究结果看个清楚,把误区和真相掰扯明白,才不至于一不小心,把养生路走成了“喝酒养病”。

很多人一听“酒精”两个字,脑子里马上浮现出肝硬化、胃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这些可怕的词。仿佛只要喝酒,就离医院不远了。

其实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看法。酒精确实有毒性,但“毒”讲究剂量。就像吃盐,没盐不行,吃多了也不行,喝酒也是一个道理。

有研究发现,长期适量饮用白酒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略低。这是因为酒精在进入体内后,会短暂性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血脂、血压都有一定调节作用。

尤其是那种低度、纯粮酿造的白酒,富含微量的醇类、酯类成分,可能对血管弹性有一些积极影响。不过,前提是“适量”,不是“豪饮”。

还有人说,喝酒能助眠。确实,白酒进入体内后,会让人产生轻微的镇静作用,对一些入睡困难的老人来说,小酌一杯确实能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但这里得提个醒,酒精虽然能帮你入睡,却可能打乱深层睡眠的结构,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甚至影响记忆力。所以,把白酒当“安眠药”用,绝对不靠谱。

说到记忆力,倒真有研究发现,适量饮酒的老年人,在认知功能方面可能优于完全不喝酒的人群,尤其是语言能力、短时记忆这些指标上表现更好。

这听起来像是在“给酒洗白”,但其实背后更可能是一个“社交变量”的影响:喝酒的人,大多不宅,不孤僻,跟人聊天、聚会、打牌,这些社交活动,才是真正锻炼大脑的“体操”。

从这个角度看,白酒也许只是社交的“媒介”,真正的“药”是人际互动。所以不能把“喝酒益智”这个结论看得太死。与其说是白酒提升了脑力,不如说是活跃的生活方式让人更年轻。

有意思的是,还有研究观察到,适量饮酒的老人,骨密度水平略高。这跟酒精轻度刺激骨细胞,促进骨生成有点关系。

但这个“略高”不是说能防骨折、长骨头,也不是说喝酒能替代补钙。顶多算是个边角料的发现,不能当成喝酒的理由。

再说一个更让人耳朵一竖的:适量饮酒者的死亡率在某些年龄段略低于滴酒不沾者。这听起来就像在说“喝酒能长命”,但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这类研究往往有个“选择偏差”,也就是说,那些滴酒不沾的人里,往往有很多是因为身体不好才不喝酒。换句话说,是身体先有问题,才不敢碰酒,而不是因为不喝酒才更短命。

真正影响寿命的,是整体生活习惯、慢病管理、心理状态这些因素,而不是单靠一杯酒就能定输赢。

讲了这么多“可能的好处”,也得把风险说透。不然就真成了“酒鬼的福音”了。

酒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抑制剂,也是一种肝毒物质。长期大量饮酒,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肝脏。

肝脏是解毒工厂,天天让它干加班,它也会罢工。从脂肪肝到酒精性肝炎,再到肝硬化,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胃也受不了天天酒精灌顶。胃黏膜本来就脆弱,一旦被酒精反复刺激,就容易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严重的还可能出血。

再加上很多老人本来就有消化功能减退的问题,喝酒更容易“雪上加霜”。

心脑血管系统也不是铁打的。虽然前面说到适量饮酒有助于血管扩张,但只要一过量,血压就可能飙升,血栓风险反而更高。

特别是晚上喝酒,血压波动大,一觉睡下去,可能演变成中风或者心梗。还有一个被忽视的点:酒精和药物的“相爱相杀”。

很多老人吃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这些药物和酒精一碰面,轻则药效变化,重则副作用猛增,搞不好一口酒下肚,药也白吃了,还可能出危险。

所以说,别被“喝酒有好处”这句话绕进去,关键是“怎么喝、喝多少、喝得值不值”。不能学那些“自封酒仙”的,一喝就三两、天天不落。也不能听风就是雨,把研究结果当成“饮酒许可”。

从医生的角度看,白酒不是“立功”,顶多算是“不添乱”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这个“不添乱”的前提,是每天控制在一两之内,不空腹、不暴饮、不与药同服。

而且要分人看:肝不好、胃有毛病、三高患者、长期吃药的,这几类人,白酒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更重要的是,别把白酒当“保健品”。生活中真正能帮老人养生的,是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白酒的那些“好处”,很多都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获得,比如快走、打太极、唱歌、下棋、跳广场舞,这些都比喝酒靠谱得多。

说到底,白酒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灵神药。对身体好的,不是酒本身,而是“节制”这两个字。能管住嘴的老人,往往也能管住病。

所以啊,听到“白酒立大功”这类话,千万别被标题带跑。真正的大功,是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有度,哪怕只是一瓶矿泉水,一样也能喝出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海庆,邬堂春,张晓敏. 中国中老年人群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关联:基于东风同济队列的综述[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3):271-275,283. DOI: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5.

[2] 高媛媛,王学义,杨林霖,等. 饮酒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3):240-242,246.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14.03.006.

[3] 项文志. 成年人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D]. 山东:青岛大学,2020.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