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心插柳柳成荫
来自佛山明城镇的仇全波,40 年前随手留下的 4 只 “没人要的怪甲鱼”,直接救了一个濒危物种。
这事虽然听着不像真事,但确实是实打实的真事 —— 从全国仅存 13 只成体,繁衍到到如今的 800 多只。
而仇全波建立的基地,也成为全球最大繁育基地,也全在于他半辈子的付出。
1985年春天,当时仇全波还只是个普通龟鳖养殖户,和往常一样进了一批新甲鱼苗。
但这一批甲鱼苗,养了半年就发现不对劲:竟然有四只和他养的其他甲鱼不一样:普通甲鱼脑袋都是尖尖的,但这四只的脑袋却又短又宽。
而且这四只的体格,也同一批甲鱼要大上许多,背甲处还有一圈肉裙子,

等到这一批甲鱼长成后,仇全波便把这一批甲鱼,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结果所有卖家都避开这四只,觉得这四只看着太奇怪,而去选择去买其他的甲鱼。
没办法,只能把这没人买的四只再带回家,继续和其他甲鱼放在一起继续养着。

可养着养着,随着这四只甲鱼越长越大,奇怪的地方也显现出来了。
体格远远大于其他甲鱼,而且吃的东西也和其他甲鱼不同,其他的吃普通饲料就能养,但这四只对于饲料根本不感兴趣,却对鱼虾很是喜欢。

既然爱吃鱼虾,那就就吃,又不是养不起,反正自己池塘里的鱼虾有很多。
结果这一养就养了30年,这期间,仇全波靠其他甲鱼养家糊口,那四只奇怪的“老家伙” 就像池塘里的 “长期特殊居民”,只是不知道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

解除心中的困惑终于是在2024年的某一天有了一点苗头,经过专家的研究成功繁衍出一种叫做鼋(yuán) 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种动物非常珍稀,当时在国内人工保种的成体鼋总共才13只。
当时的报纸上报道了许多相关的新闻,仇全波看到后心里一惊,这报纸上描述的鼋,怎么和那四只养的那么形似:那宽脑袋、软背甲、肉裙边。

仇全波马上托认识的朋友,联系上珠江所,把样本送过去做鉴定,看看是不是报纸上所说的鼋。
一段时间后,负责对接的研究所员洪孝友,情绪非常激动的给仇全波打了电话,告诉鉴定的最后结果:这四只就是鼋!
之前这种动物,只在书本上才能见到,现如今也是见到了实物了,终于是有鲜活的样品来做研究,这能不激动高兴吗。

对于第一次知道鼋的人,肯定觉得很陌生,但是一说这是《西游记》里驮唐僧过河的老龟原型,那大家肯定就会有印象了。

图片源于网络
2015年,在当地政府和研究所的共同联合下,选择在仇全波的养殖场旁边,建立一个鼋的繁育保护基地,仇全波那四只鼋搬到这个繁育基地。
这里的养殖的水池全部都是活水循环的,水温也是常年稳定到25℃左右,酸碱度也是精确到小数点的后一位的数字的。
产卵区也是专门修了沙质的,每天还提供新鲜且管够的鱼虾。

但是养殖困难也随之而来,要不怎么是珍稀动物——鼋下的卵要么孵不出来,也么即使是孵出来了也很难存活下来。
仇全波很是着急,到最后直接搬到基地去住,随时都能观察照顾到基地的鼋,他和洪孝友的团队轮流观察着孵化箱。
他事无巨细的记录着鼋的一切,比如什么时间进食的,活动的轨迹,水温情况。

皇天不负苦心人,仇全波和洪孝友团队,不分日夜的在基地观察,终于是发现了问题。
原来是温差的问题,温差对于刚孵化出来的鼋特别重要,水温差0.5℃就可能随时致命,他们也是马上研究,最终把温差控制到0.2℃以内。
2015年秋,第一批由人工孵化的12只鼋,成功破壳而出。

万事开头难,有了成功的经验后,繁育也进行的越来越顺利。
2020年,鼋的数量越扩越大,为了测试适合人工养殖还是野外养殖,基地把20只4、5年的鼋放进水库。
最后得出:鼋在野外养殖,比人工养殖长得要更强壮点。

直到现在,基地已经成功繁育出800多只幼鼋。
鼋这种珍稀动物从13只到现在的800多只,数量上变化这么大,也是离不开仇全波对此付出努力。
随着基地繁育出越来越多的鼋,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资金和人力不够。

4个人要管30多亩的基地,每天干的活多而杂乱,比如打扫基地卫生,喂食等。
而且鼋还是实实在在的食肉动物,每次进食量还很大,基地每天喂食要消耗将近200斤的活鱼。
之前仇全波还能靠着卖甲鱼来做基地的费用补贴,但近几年根据市场行情,根本就赚不到多少钱。

情况向上反映后,佛山财政和省里拨下来不少资金,来资助基地养殖,也是解了燃眉之急。
种类数量足够多了,随之设立了鼋的科普长廊:在玻璃柜里展示,也专门讲解保护知识和鼋的相关知识。

鼋别名沙鳖、蓝团鱼,个头非常大,外表不是坚硬的背甲,而是柔软皮肤,边缘处有一圈宽厚的肉裙,头部宽宽扁扁的。
有些鼋是会迁徙的,以前在缅甸、泰国、中国等多个亚洲国家都有,但现在许多地方都在逐渐消失,新加坡已经灭绝。
而且生长速度的特别缓慢,10年以上才能性成熟,体重还要达到15公斤才行。

它们濒危的原因之一:雌鼋会在沙地里产卵,但孵出来的幼鼋要自己爬回水里,导致成活率很低,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而且鼋的科学价值特别高,在现有的认知范畴内,它堪称从龟类演化而来的鳖类中的典型范例。

仇全波把鼋从只有几十只的濒危珍稀动物,繁育到如今的800多只,付出了人生大部分的时间。
也警示我们:这些快要濒临灭绝的物种,得靠大家一起上心,不要觉得事小,你多留意、我多爱护,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生灵,才能一直陪着我们。
对此大家怎么看?
信息来源:鹤城晚报 佛山大叔买甲鱼掺进 4 只‘怪货’,养 40 年竟成全球最大基地,800 多只活宝太震撼!2025-10-25

信息来源:万象硬核 全国仅13只成体!佛山男子买甲鱼混进4只,花40年培育800多只 2025-10-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