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西红柿:挑尖头还是圆头!老菜农说区别很大,买错了难吃还费钱
周末清晨的菜市场,人声混杂着泥土和蔬菜的清新气息。
刘姨又在那个熟悉的西红柿摊前犯了难。
目光在两堆红彤彤的果子间打转,上周的教训还清晰地留在舌尖——用那筐顶部有点尖尖的西红柿炒蛋,酸得儿子直咧嘴;换了圆滚滚的来做汤,老伴却只尝出寡淡,疑惑地问她是不是忘了放调料。
“他大姐,拿不定主意了?”摊主是位精神头十足的老者,姓王,在这市场里卖了快三十年菜,围裙洗得发白,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意。
“这西红柿啊,尖有尖的脾气,圆有圆的性子,用对了是宝,用不对就糟蹋了。”
 
 一、 两个模样的西红柿,两种不一样的性子
老王师傅的手布满老茧,却异常轻柔。
他先拈起一个尖头的,果蒂周围颜色深沉,带着自然的弯曲。
“这叫‘桃柿子’,老品种了。”
“长得慢,日照足,攒下的味道就厚实。”
“你闻闻,”他递过来,“是不是有股子冲鼻的香气?糖和酸都足,是浓香型的。”
接着,他又托起一个圆润饱满、像红灯笼似的。
“这是现在的常见种,模样周正,皮实耐放。”
“但就因为长得快,规整是规整了,那份老味道就淡了些。”
“水灵是水灵,清爽是清爽,可要说‘番茄味儿’,就差了口气。”
刘姨听着,心里那点疙瘩一下子解开了。
原来不是自己手艺退步,是没摸准食材的脾气。
二、 老王师傅的挑选经
“挑这个不难,你想让它干啥,就选啥样的。”老王师傅说话不紧不慢,却透着笃定。
“先看用途。”
“要是炖肉、熬酱、炒鸡蛋,图它出汁出味儿,就找这尖头的,保你汤汁浓郁。”
“要是凉拌、生吃,或者做汤图个清爽好看,就选圆头的,果肉紧实,不容易烂。”
“再上手摸摸。”
他示意刘姨用指腹轻轻按一下西红柿的底部。
“别掐,轻轻一按,感觉有点弹劲儿,又带着点软和,就是熟得正好。”
“硬邦邦的肯定生涩,软塌塌的没形了,就是过熟了。”
“最后闻闻味儿。”
他把一个西红柿凑近鼻尖。
“好西红柿,尤其这尖头的,带着蒂的地方有股清甜的香,闻着就舒服。”
“要是啥味没有,或者有股生青气,那就还没到火候。”
几句话,朴实无华,却像给刘姨指了条明路。
三、 餐桌上的转变
这天回家,刘姨心里有底了。
做西红柿炖牛腩时,她特意挑了几个熟透的尖头西红柿。
砂锅在火上咕嘟着,那股醇厚的酸甜香气慢慢溢满了整个屋子。
儿子探头进厨房,深深吸了口气:“妈,今天这味儿闻着就馋人!”
晚上,他就着浓香的汤汁,默默添了第二碗饭。
在做西红柿鸡蛋汤时,她换了圆头的。
汤成之后,红色的番茄片形态依然完整,在金黄的蛋花间若隐若现,汤味清甜爽口。
老伴喝了一口,顿了顿,抬眼看着她:“这汤的味道,有点像咱俩刚结婚时,你在小煤炉上做的那碗面汤味儿。”
就连隔壁李姐来串门,也忍不住问:“刘姨,你家最近做饭咋这么香?楼道里都闻见了。”
刘姨笑了笑,目光扫过厨房篮子里那些安静的红色果实:“没啥秘诀,就是学会了怎么伺候这些西红柿。”
四、 日子里的滋味
现在,刘姨去市场,挑西红柿成了件带着几分惬意的事。
她觉得,这就像过日子,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秉性。
尖头柿子是阅历深厚的老者,能托住底味;圆头柿子是明朗的少年,带来鲜活气。
用对了,各自都能成就一餐好饭。
老王师傅有回闲聊时说:“现在好多东西都求快,可真正的滋味,往往快不来。”
“这老品种西红柿长得慢,味道才足。”
“过日子也一样,急不得,得品,得琢磨。”
刘姨觉得是这么个理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