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快评|直播间买到自己捐的衣服,别当笑话看

视频截图

评论员 任凯

我的善良,你的利润?近日,四川的黄女士在某直播间竟然买回了当年自己捐赠的衣服,就连换过的扣子都一模一样。

直播间买到自己捐的衣服,让人觉得不像是真实发生的,但它就这样确确实实地发生了。“偶遇”背后,也揭开了直播电商“尾货孤品”的隐秘江湖。

2024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就曝光过网络直播间销售“尾货孤品”的欺诈行为。据记者调查走访,在华南某地一处全国有名的服装尾货批发集散地,发现多个价格较低的市场到处打着“供直播间”的广告。记者辗转调查发现所谓的“尾货”不少是使用过的“二手”衣服,这些衣服有的有油渍、锈迹、污渍,甚至各种破洞,肉眼可见的使用痕迹。这些旧衣服经过分拣分级后,一些所谓“精品”就供给“尾货孤品”类直播间,并且在各地供不应求。

黄女士在直播间买到自己捐赠的衣服,这里面牵涉两个问题。一个是捐赠品流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一个是社会信任与社会诚信何处安放。既然是捐赠物,如何堂而皇之地流向市场?如果善意异化为牟利的工具,善念成为被收割的韭菜,那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又该怎么办?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捐赠物资作为捐赠人的财产权利,其使用应当遵守捐赠人的意愿,并用于指定的公益目的。这种倒卖捐赠物的行为,不仅涉嫌侵犯捐赠人的相关权利,也涉嫌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构成非法经营罪。

此外,某些电商直播间打着“尾货孤品”的名义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行为,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属于市场欺诈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虚假宣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不隐瞒、不欺骗、信守承诺,诚信需要以法治为前提,对于这些心存侥幸的违法商家,只有加大违法惩处力度,才能让他们长教训。

直播间买到自己的衣服,别当成笑话看。这里面隐藏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利益链,爱心捐赠不应该成为“生意经”,捐赠物的流向应该公开透明,确保捐赠物流向清晰、可追溯,让爱心不被辜负,让温暖得以传递给真正需要的人。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非法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二手商品诚信交易体系,让直播间买衣服不再是“开盲盒”。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