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路边摊越来越不像“路边摊”了?以前十块钱能吃饱的一顿夜宵,现在三十块也可能只买到一杯柠檬茶。更夸张的是,有的摊位上,一份看起来很家常的炒面,都敢卖到十五、十八一份,简直比小吃店还贵。很多人以为只是物价涨了,其实背后藏着一整条围绕“摆摊创业”的收割链条。
我最近和一些摊主聊了聊,才发现如今摆摊早已不是为了糊口,而是承载了一场场“财务自由”的梦想。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月入十万”“一年还清房贷”的摆摊故事满天飞,很多年轻人一热血上头就加入了这个赛道。
有人交几千块钱买了所谓的“独家秘方”,还有人花更多的钱进“培训班”,学“网红摊打造”“爆款产品打造术”,然后就满怀希望地开始他们的“夜市创业人生”。

摆摊已经变味儿了。以前是一口价、图便宜,现在讲“品牌调性”、讲“视觉体验”,还要打造“主理人IP”。这届新摊主,个个都背着加盟费、设备费、培训费上阵,自然不可能再走“薄利多销”的老路。
那他们怎么回本?只能靠抬高价格,转嫁成本给消费者,比如四块钱一袋的冰糖烤梨料理包,加热一下就敢卖三十,完全不考虑性价比,只想着“讲故事”。
别以为摆摊是零门槛,很多人其实是在“被摆摊”。短视频平台上那些“老板日赚五千”“两小时卖光200斤卤菜”的视频,看着热闹,其实暗藏套路。

摊主看似在记录生活,实际上是为了卖加盟、卖配方、卖课程。有的培训班打着“三天包会”“独家技术”的旗号,学费从2980到5888不等,甚至还有更高的“进阶课”在等你。
许多年轻人被这些成功故事洗脑,辞职创业,投资几万块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更“割韭菜”的,是这些所谓的加盟项目里,原材料、设备、运营文案,全都是捆绑销售。比如有摊主吐槽,他卖的冰糖烤梨,其实就是总部发的预制料理包,陶罐只是摆拍用的道具,根本不是真烤,顾客吃着觉得是现做的,实际不过是加热罢了。
而这些摊主在前期已经投入了太多成本,哪怕技术不到位、产品一般,也只能靠高价销售来“回血”。最终,这些学费、加盟费、设备费,全都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这个套路说白了,就是一套“镰刀四步曲”:先用短视频讲梦想,吸引你入局;然后收你学费、加盟费、设备费;接着供应原材料、教你营销;最后让你继续拍视频带新人进来,完成下一轮收割。这和几年前快招奶茶的套路如出一辙——雇人排队、制造火爆假象、靠加盟费赚钱,而不是靠产品本身。
我碰到一个刚入行的摊主,他说自己辞职后加入一个“夜市创业项目”,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备料,顶着烈日、被晒中暑,还要提防城管。
他说:“如果一个月赚不到8000,那我图啥?”这话听着没毛病,但问题是,他的产品值不值这个价,是市场说了算,不是他想赚多少就能定多少。你想赚8000,却卖着炒得坨成一团的炒面、咸得发苦的凉面,顾客吃一次就不会再来了。

真正赚到钱的,是那些“老师们”。他们不摆摊,却靠卖课、卖加盟、卖设备,轻松躺赚。摊主们辛辛苦苦熬夜摆摊,最终却只是这个镰刀产业链里的“中转站”,接盘者。
摆摊贵了吗?确实贵了。但贵的不是成本,而是摊主背后的“创业梦”。从他们交钱拜师那一刻起,这杯柠檬茶、这份炒面就注定便宜不了。而我们这些消费者,最终成了这场“创业秀”里的最后买单人。
现在的路边摊,早就和我们记忆中的那种“便宜好吃”的摊子不一样了。当“生存”让位于“创业梦”,当“糊口”变成“讲流量故事”,价格上涨就是必然的结果。最扎心的是,很多摊主忙了一圈,回头一看,自己也没赚到多少钱,反倒是那些卖课、卖设备的老师们,稳赚不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