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西南大学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当天,由市农业农村委主办的重庆市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业青年企业家(特色水产、牛羊生产经营方向)培训班开班。100名从全市遴选出来的“头雁”学员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年的系统化研修,学习特色水产和牛羊生产经营知识,赋能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培育和造就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乡村人才队伍,从2022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头雁”培育项目。重庆将“头雁”项目纳入重庆《“十四五”人才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实施,计划5年培育2000名“头雁”。
负责该项目的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训班将按照一个月集中训练、一系列考察互访、一组导师帮扶指导、一学期线上拓展学习、一体化知识和能力水平评价与激励的“5个一”培育模式,开展为期一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以集中训练课程为例,除了针对性地设置名优水产动物生态养殖模式及尾水治理、牛羊养殖(放牧/舍饲)关键技术等专业课程外,还设置了农业企业变革创新创业策略与质量管理、农产品销售策略与技巧、产品选择与直播带货等经营管理类课程,并采取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沙盘演练、实践操作、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项目专家团将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推介、交流互助、成果转化、组织产品展示展销等方式,持续为‘头雁’学员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对接。”该负责人说。
“我们南川区近百家肉牛养殖户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养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向中心城区的销路没有打开。”南川区肉牛养殖协会会长、重庆南川区铁谷坪养殖场负责人何兆平说,通过此次培训,希望学习肉牛养殖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
西南大学副校长白显良介绍,该校将充分整合校内涉农学院的师资力量,联合市农技总站、市畜牧总站等单位,构建“理论+实践+孵化”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为“头雁”学员提供前沿的科技支撑和实用的产业指导。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