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体标杆”成长为“群体方阵”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赋能“产改” 激活劳模工匠“引擎”

让“个体标杆”成长为“群体方阵”

  ■撰稿 范裕婷 吴丽海 周明丽

  图片由南湖区总工会提供

  近日,嘉兴市总工会、嘉兴市人力社保局公布了2025年“嘉兴良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南湖区48人入选,全区在职“浙江工匠”“嘉兴良匠”“南湖工匠”人数增至164人。

  作为全区各行各业的创新标杆与榜样力量,这支涵盖医疗、制造、教育、服务等多领域的劳模工匠队伍,是推动南湖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尖兵力量”。近年来,南湖区“育、提、爱”三维发力,通过能力提升、关心关爱、成果转化,让劳模工匠从“个体标杆”成长为“群体方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根基。

  “提能+赋能”双轨并行

  8月28日至29日,南湖区总工会联合南湖劳模工匠学院举办2025年南湖区劳模工匠创新研修班,全区40余名劳模工匠代表齐聚,在两天的学习提升之旅中,代表们不仅听取了《管理者的有效沟通》《财务思维:企业人的第二生产力》等讲座,还赴阿里集团、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观摩学习。

  “这次学习打开了新视角!”浙江威能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浙江工匠”、南湖区劳模洪峰感慨地说。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依靠工匠的经验积累,学习了财务思维等课程后,我可以更系统地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优化。

  聚焦劳模工匠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精准化培训+实战化教学”的场景在南湖区常态化上演。而能力提升的成果,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动能。依托“嘉兴良匠”“南湖工匠”等培育载体,南湖区劳模工匠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上屡创佳绩。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嘉兴市首届职工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中,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危化品应急救援队队长阮玉林主导的“高保水高吸收性丙烯酸树脂(SAP)的合成及产业化”等5个南湖区项目,分别上榜全市十佳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案例、十佳先进职业操作法、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案例。多年来,这些一线成果创造的价值数以亿计,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引擎”。

  与此同时,南湖区还注重深挖劳模工匠“传帮带”的潜力,通过面向全区劳模工匠征集的“工匠课堂”,已成功打造《CAD绘图实战技巧》《认知症照护知识普及》等14门特色课程,不仅将工匠的实操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教学内容,更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的方式,惠及更多人,形成“培育一名工匠、带动一个群体、辐射一个行业”的良性循环。

  “保障+关怀”双向暖心

  “不仅有专属保险兜底,还能参加心灵疗愈等丰富活动,感觉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尊重。”谈及南湖区对劳模工匠的关爱举措,南湖劳模徐敏深有感触。这些年,南湖区构建全方位关心关爱体系,让全区劳模工匠安心创新、放心奋斗。

  劳动保障方面,南湖区为所有在职劳模工匠统一购买了专属保险,涵盖意外医疗、重疾保障、住院津贴等多项内容。此外,还建立劳模工匠“健康档案”,每年组织一次免费体检,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让劳模工匠在健康管理上无后顾之忧。

  精神关怀层面,针对工匠群体可能面临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等问题,南湖区定期开展“心灵疗愈”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团体辅导、组织户外拓展、举办“家庭日”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家缓解压力、平衡工作与生活。

  另外,南湖区还注重为劳模工匠搭建“荣誉激励+成长晋升”的发展平台,对新获评各级工匠给予奖励,优先推荐参评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在企业内部,推动建立“工匠晋升通道”,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岗位晋升直接挂钩,让工匠们有奔头、有干劲。

  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劳模工匠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南湖区扎实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未来,将继续完善劳模工匠“选育管用”全链条培育体系,让更多优秀的产业工人成长为工匠、更多工匠成长为标杆,为南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