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民族1800名员工!阳江这家企业谱写多元共赢样本

日前,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江喜之郎”)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该公司是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生产基地之一,位于阳江市阳东区中心区域,现有员工1826名,其中少数民族员工159名,包含18个民族成份。

据悉,阳江喜之郎曾先后获得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为提升公司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深走实,阳江喜之郎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关注员工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引导全体员工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构成了一个多元和谐的工作环境,实现了生产与民族团结的同频共振,为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团结奋进的企业力量。

交流关爱,营造民族团结之风

阳江喜之郎将民族团结纳入企业管理的核心范畴,由党支部牵头,设立了专门的宣传阵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员工对民族团结相关政策的理解,并深化他们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公司内部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近年来,阳江喜之郎已举办了10多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定期邀请民族宗教部门的专家为员工讲解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员工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公司还成立了少数民族小组,由各民族的员工代表组成,负责联络、协调解决少数民族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也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公平正义,激发民族团结之力

多年来,阳江喜之郎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少数民族同胞就业渠道,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每年3月至7月安排30名左右实习生到公司顶岗学习。同时,公司积极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招聘技术与管理等人才。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断丰富了企业的多元文化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该公司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每年专门拨款15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和鼓励各民族员工参与各种实战性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点检与保养、智能控制等关键技能的提升,共计28项不同的培训课程。通过培训,认定1名瑶族员工、1名壮族员工为维修技师,认定1名壮族、1名土家族员工为设备维修工,69名少数民族员工被认证为技术工人,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阳江喜之郎建立公平的用人制度,按需按岗按能力一视同仁选拔和任用员工,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有力保证了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通过岗位内部竞聘,公司提拔了多名少数民族员工担任重要管理职务,如冲调饮料部部长、工段长、组长等。这些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色,不仅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其他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多元共筑,融合民族团结之魂

阳江喜之郎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了必要的便利和支持,如在饮食安排上,公司考虑藏族学生的饮食喜好与禁忌,食堂保证供应土豆,并设置无鱼腥窗口。

增强情感联纽,促进民族团结。阳江喜之郎为员工提供了夫妻房、双职工房等生活便利。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员工的福祉,努力解决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通过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确保少数民族员工的子女能够就近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进一步减轻员工的经济负担,阳江喜之郎还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了一项特别的福利政策,即每年为他们报销一次年假路费,以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回家探亲。

为了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阳江喜之郎成立了员工文体协会,并每年拨付专项费用,以确保各项精神文明活动的顺利开展。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具有民族风情的文艺活动,如藏族的锅庄舞、瑶族的传统歌舞等,非常受人喜爱。

今年5月,阳江喜之郎组织了一场数百人参与的八段锦汇演,各民族员工共同参与,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通过这些活动,阳江喜之郎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共同构建和谐、多元的企业文化。

撰文:陈步上 何飞军

【作者】 陈步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