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张一鸣隐退4年后罕见公开发言,要在上海寻找16至18岁AI天才少年

今日(10日),记者从字节跳动获悉,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联合发起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正式开业。据悉,这是一所独立民办非营利性机构,注重前沿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开源工具和算法开发,以及顶尖创新人才培养。

记者还注意到,张一鸣在2021年5月宣布辞任字节CEO后,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这次或许是他隐退后首次公开讲话。

张一鸣在发言现场

张一鸣现场提到,自己长期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注意到很多人才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他以机器学习模型中的过拟合(Overfit)现象作为类比,有的人才可能专业知识扎实,也有精湛的技能,但面对创新任务就不行了。

所谓的“过拟合”通常指的是,模型在训练数据时过分追求准确,连数据里的噪音、异常值、偶然规律都记住,导致它实际应用中表现很差。类比在人才培养中,则指代人才死记硬背无数个知识点,反而失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无法应对新情况。

因此,张一鸣表示,创新中心希望培养思维活跃、有热情和韧性的人才,核心是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保持平常心,放松自信,拥抱不确定性。

除了张一鸣外,上海交通大学ACM班(计算机科学班)创始人俞勇教授也是知春创新中心的共同发起人。知春创新中心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周边有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研究机构,拥有浓厚的创新和产业生态。

记者还了解到,知春创新中心的特殊之处在于,面向在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特长与热情的年轻人。

到底有多年轻?每年招聘30名全职预备研究员,年龄约16—18周岁,不收任何培养费、免费提供学习办公电子设备和食宿,并提供月薪作为津贴。计划经过5年左右,培养出能够推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进步的顶尖创新人才,同步产出具有影响力的开源研究成果和作品。

近年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知春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已成长为促进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召开的十二届上海市委七次全会提出,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潜能,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充分活跃起来。

统计数据显示,至2024年底,上海科技领域的社会组织已超过1100家,其中一些初步具备全球影响力。比如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参与绘制了全球第一张高维度人类表型组全景导航图,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联合上海交大等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MemOS等。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