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8.4万元买私教课
后因腰椎间盘突出不能继续健身
提出退款却被要求扣除近3万元违约金
上海一女子将机构告上法庭
法院判了↓↓
因身体不适退健身卡
却被要求扣除近3万元违约金
上海一女子无奈起诉健身机构
2023年7月,上海市民陈女士来到一家名为××体育的健身机构。一名教练热情邀请她体验拳击健身课,并为其免费检测身体数据,称通过拳击训练可以达到更好的身体状态。陈女士于2023年7月27日和2023年8月11日先后与××体育签订两份《定制化私人教练课程协议》,共计花8.4万元购买健身课程,合同中均备注“特惠课程,不可退课”。
然而,陈女士在这里的健身运动很快按下了“暂停键”。
“我曾于2018年8月做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报拳击课时,我特意向教练提过此事,教练说没问题,不影响。”陈女士告诉记者。可实际上,拳击课没上多久,她便感觉腰部不适,随后到医院进行检查。
2023年9月,医院出具诊断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建议避免剧烈体育运动(含器械健身等)。此时,其拳击课上了13节,剩余87节;常规课上了6节,剩余94节。
陈女士拿着医院诊断结果找机构协商退款,对方先是建议她办理停课手续,见她态度坚决,又指出她因自身原因解除合同构成违约,需按照协议约定承担总金额5%的手续费和30%的违约金,共计29400元。
“这太不公平了。”陈女士认为,机构以格式合同制定那么高的手续费和违约金,明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数次沟通无果,陈女士将××体育起诉到长宁区法院,请求退还剩余未消费的金额全款75810元。
“我支持她起诉,让法官来决断。”××体育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陈女士承担29400元的违约金(含手续费)“理所应当”。
“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特惠课程,不可退课’,包括违约金条款,她在协议上签字,就说明是认可这些内容的。”王先生说,健身行业提供服务需要管理成本,所以才设定违约金和手续费。
法院判决:
原告解约有合理原因
消费者无需支付赔偿金
据了解,本案一开始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后依法转为适用普通程序合议制进行审理。其间,因涉案健身场馆变更了运营主体,陈女士向法院提交了补充证据。
本案承办法官丁宁介绍说,本案中,原被告之间的《定制化私人教练课程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属合法有效。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告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是否构成违约、是否应当承担相应违约金和手续费。
合议庭审理认为,预付式消费合同成立后,消费者身体健康等预付式消费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消费者明显不公平的,经与经营者协商不成,要求解除预付式消费合同的,应依法予以支持。
“原告因自身身体不适确实不再适宜继续履行涉案私教课程协议,有医疗机构的专业建议,故原告的解约行为系有合理原因,不构成违约。”丁宁说。
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未提起上诉。2024年7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体育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返还原告75810元。
近几年,预付式消费引发的纠纷
时有发生
消费者如何避雷?
中国消协提醒:
预付款消费需谨慎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消费提示,选择预付式消费时注意以下4点:
谨慎选择商家
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前,要认清自身实际需要,理性消费,尽量避免较大数额的充值办卡,单次充值不宜过多,不轻信各种优惠活动;同时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好的经营者。认真审阅合同
预付式消费应与商家签订正式合同,以电子邮件等形式的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确保合同可随时调取查看;在签订合同时,需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收款不退、过期作废、限制转卡、丢卡不补等“霸王条款”,如有发现要敢于说不。保留消费凭证
办理预付卡后,消费者还要注意保留证据,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保管好每次消费打卡记录,保留聊天记录等证据;每次消费后都要仔细核对所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金额,及时掌握卡内余额变动;消费者付款时要使用商户专用收款码,拒绝私下转账。提升维权意识
消费者如遇到消费纠纷,及时找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及时向消协组织或有关部门投诉,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消费者在平时消费时也要留心观察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服务质量,如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对此,你怎么看?
你是否有过预付款消费?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吧~
劳动报综合自法治日报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