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才十几年,南方科技大学凭啥甩开深圳大学老大哥?

南科大是个“新生代”,2011年才建校,目标却定得很高:要当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国家给它开了绿灯,政策支持力度大,办学自主权多。钱也给得足,2023年南科大生均经费高达40万,广东高校里排第一。师资更是硬核,1300多位老师里,院士就有57人。这阵容,堪称豪华。学校学生不多,总共1.2万人,本科生才5000多,招生走的是“掐尖”路线,专挑顶尖苗子培养。

深圳大学呢?那是深圳高等教育的“老大哥”。1983年建校,底子厚,规模大,学生有4万多,学科门类齐全,几乎啥专业都有。深大更像个“大家长”,为深圳培养了无数本地人才,支撑着城市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它的定位是综合性大学,覆盖面广,任务重,目标是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两所学校,目标不同,路子自然也不一样。

南科大的“快车道”是怎么来的?政策扶持是关键。国家把它当做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给了不少特殊待遇。比如招生,它不完全按高考分数走,可以灵活选拔人才。人事管理也松绑,能快速引进顶尖教授。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还拿下了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这意味着啥?南科大在高精尖科研上,火力全开,成果频出,排名自然蹭蹭往上涨。

深大的路子就不一样了。它得顾着“大摊子”,从本科到研究生,从文科到工科,啥都得管。学生多,管理复杂,资源分散,想在某一个领域冒尖,难度不小。但深大的优势在于稳,培养的人才覆盖各行各业,深圳的很多企业、医院、学校,都有深大毕业生的身影。可以说,深大是深圳的“根基”,没有它当年的努力,深圳的高等教育不会有今天这么热闹。

两所学校的差别,就像家里两个孩子,一个专注冲刺985,一个忙着照顾全家。老大深大,稳重踏实,负责撑起家里的基本盘。老二南科大,年轻气盛,目标是考上“世界名校”。南科大能后来居上,靠的是国家政策和深圳的财力。深圳作为经济特区,钱多、胆子大,敢给南科大砸资源。40万的生均经费,换成普通学校,够养好几个系了。这钱花在哪?建实验室、请大牛、搞科研,样样都得烧钱。

南科大的崛起,也跟深圳的城市需求有关。早年深圳缺人才,深大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深圳要转型,搞高科技、硬科技,急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顶尖大学。南科大正好对上了这个需求。它的定位是“小而精”,专攻高精尖领域,比如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基础学科。国家看准了它的潜力,直接把它拉进“双一流”名单,资源倾斜得明明白白。

不过,深大一点不比南科大差,只是玩法不同。深大像个“大超市”,啥都有,服务全城。南科大更像“精品店”,货少但精,专供高端需求。两所学校就像深圳高等教育的两条腿,一条跑得快,一条走得稳。南科大冲排名,深大保民生,缺了谁都不行。深圳能同时养出这两所大学,本身就是种本事。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南科大的科研产出,近几年蹭蹭往上涨。比如在顶尖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全国排名靠前。深大的论文总数也不少,但因为学科多、学生多,平均下来就不那么显眼了。南科大的师生比也很夸张,平均一个老师带不到10个学生,教学质量自然高。深大这边,师生比就没这么“奢侈”,老师得同时应付更多学生,精力难免分散。

两所学校的较量,其实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南科大代表了未来,冲着世界顶尖大学去。深大代表了传承,扎根深圳,服务本地。就像家里俩兄弟,一个出去闯世界,一个在家守基业。南科大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深圳这座创新城市的支持。深大的稳步前行,也为深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两兄弟各有各的路,谁也不比谁差。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好奇:南科大这么猛,会不会彻底压过深大?其实没必要这么想。南科大和深大,就像深圳的左膀右臂,各有各的舞台。南科大冲刺高精尖,深大服务大民生,两者一起,撑起了深圳高等教育的招牌。未来,深圳还要靠这两所大学,继续在教育和科技的赛道上发力。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