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一种智慧。管理是管事与理人的艺术,它是科学、艺术与经验的融合。

      管理之道就是管人、管事、管自己。管理者要有操控全局的手段,需要有识人用人的眼光,需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有临危决断的气魄,也需要有驭人处世的技巧。

      管理并不难,难的是方法。管理问题处理得不好,归根结底是管理者的工作没到位、方法不对头。管理中的矛盾无处不在,作为一名管理者,你需要学会如何平衡各种矛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管理是平衡之道,管理若水,端平之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深谙制人之法、管理之道,把握人心,并因人而异施展手段,这样才能将整个团队牢牢掌控,为成就企业目标和战略,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直接去管人,而是去制定让人各司其职的制度。一套好的规章制度,甚至要比多用几个管理人员效率还高。有情领导,无情制度。管理是坚定立场与圆融应对的智慧,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要善于用规章制度管理下属。管人以制度为准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对管人智慧的经典总结。组织的主体是人,而保障秩序不发生混乱的是制度,所以要把企业运作好、管理者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制定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是做事的指南针,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实施。

      明确的企业目标是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下属越了解企业目标,归属感越强,企业越有向心力。目标明确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特征,管理者要合理制订出自己团体能达到的目标,没有长期的目标,可能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击倒,同时没有整体目标也不行,有了整体目标,共同利益才能明确。组织目标越能反映个人需要,个人需求越能促进组织目标。下属的工作必须有目标才会有动力,目标必须是长期的、特定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是一个人对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要想成功,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现实的目标。

      别让战略目标与绩效目标脱节。绩效目标要重点突出,不能太全面,否则不利于聚焦完成。另外,绩效目标的来源一定是企业战略。在很多企业中,无论是部门的绩效目标,还是员工个体的绩效目标,往往来源于往年的习惯和静态的职能界定。有些企业管理者年初制定绩效考核时,往往根据上年的数据来制定,不考虑其他的因素,这是不可取的。在这变革时代,多数行业的环境是动荡的,存在着极强的复杂性、频繁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制定绩效目标时,一定要基于新的环境要求,而不要过分基于过去的行为习惯。

      企业要有发展方向和愿景。员工如果看不到企业的愿景,那么他就会缺乏原动力。员工如果看到老板不想发展了,哪里还有个人发展?企业中有了一个共同愿景,就使每一名员工都可以融入到企业的整体文化当中,这样企业文化便在一个统一、激进的氛围中得以建设。企业有了愿景,才能健行思远,永续发展。管理者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管理者必须把共同愿景当作企业文化中经营理念的一部分,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中心要素,是持续进行,永无止境的工作。

      柔性管理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关爱员工有利于鼓舞士气,如果管理者能让每位下属能从内心赞赏你的品格,那么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指挥员工了。要想达到这种境界,管理者必须塑造自我品格,贴近下属,不摆官架子。管理者要善于打好感情牌,能够体贴和关心下属。得到关心和爱护,是人的精神需要。它可沟通人们的心灵,增进人们的感情,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挖掘人们的潜力。领导不仅要有允许下属失败的豁达心态,还要善于发掘员工自己还未认识到的潜在能量。带人要带心,作为领导,必须摸清员工的内心愿望和需求,并予以适当的满足,这样众人才有可能追随你。

      优秀的管理者懂得用真心去换取员工的忠心。有时候,员工的忠心比能力更重要。企业领导只会下命令是不够的,关心下属也是你的一门必修课。一个好的领导者从不将自己凌驾于员工之上,不能总是喝五吆六的,不能动不动就训斥员工。高高在上,脱离基层员工。要关心你的下属,下属的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的思想活动、精神状态及工作效率。一个高明的企业领导,不仅善于利用下属,更善于通过为下属排忧解难来唤起他的内在工作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

      管理提升从沟通做起。管理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工作,而人与人之间永远离不开沟通。决策实施,更需要与员工沟通,不会表达就做不了管理,优秀的管理者都会有效沟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建有全方位的沟通机制,企业要完善沟通制度,提倡全面交流。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基础,管理者要能听取下级的意见,倾听别人说话是管理者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技巧。管理者要把交流和沟通深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去了解他们,使他们精通熟悉岗位技能,认同企业理念,最终打造一支和谐稳定的队伍。

      管理就是管人心。洞悉人心是管理的基石,让团队在工作中实现价值是管理的艺术。管理下属要顺人性,带团队要抓人心。每个人都希望能被欣赏、被尊重。开放、真诚、坦率是沟通中的重要元素,彼此尊重,才能进一步与对方沟通。尊重下属才能领导下属,管理要尊重人性,对事不对人,人性化沟通是优秀管理者的关键能力。管理是人性之学,你越懂人性,越能做好管理。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之上。

      管理者领导的对象是人,所有的工作任务也都要依靠人来完成,所以,管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识人与用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注意人的问题。要把下属看成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赚钱机器。管理者对下属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能够为力求上进的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管理不是改人所短,而是用人所长。责任心才是第一执行力,让最有责任心的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用时痛痛快快,疑人时明明白白。掌握人才结构中的互补定律,善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用一流的人才,才能造就一流的公司,要想使公司充满生机活力,必须选贤任能,唯才是用,唯德重用。

      管理者能否掌握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则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管理并非控制,而是激发,而是成就他人。激励可谓是管理的核心,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推动事业发展、带领下属前进的激励能力,既要会带人,还要会管人。激励尽工不能靠口头表扬,更不能画大饼。管理者的价值在于成就员工,是放大员工价值,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管理者应学会用艺术的方法来激发下属的工作潜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普通员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想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而不是设备和厂房。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所以,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干劲和潜力,把所有的员工都调动起来是管理者的最大职责。要能够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员工的斗志。让员工都有竞争的意识并能投入竞争之中,企业的活力才不会衰竭。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比下属强,而在于具有调动下属积极性的能力。用好人,分好钱,管理不是亲力亲为,而是知人善任。管理者一定要避免自己忙死,下属闲死。管理者正确恰当地对员工进行激励,才能保证企业在经营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稳步发展,从优秀走向卓越。

      管理—定要实现流程化、程序化、去中心化。领导的工作是管理,而不是专制。懂得向员工放权,给员工做事的机会,给有能力者发挥的机会。管理者要明白,与员工分享权力是企业发展并挖掘增长潜力的最佳途径。放些权力下去,才能收些人心上来。管理者要做到充分授权,有效控制,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不仅是授权高手,更是控权的高手。授权需要信任,没有信任,不能授权;缺乏信任,授权容易失败。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只有充分信任员工,才能进行有效授权,信任是管理者授权的第一要诀,授权并信任才是有效的授权之道。

      管理者是企业的骨干成员,被赋予了一种强制别人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权力。管理是在追踪过程中拿结果。刚性柔情,管理之道在于人心。管理者不能过于蛮横和施压,要做到刚柔并济,软硬皆施。权力并不是万能个钥匙,威信比权力更重要,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效果会更好些。以德服人才是王道,有了威信,大家才信服你。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的本质就是影响力,就是做好个人的修养。当你具备了无形的感召力,你所做出的决定,才会得到大家的拥护。

      管理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管理不是权力,而是责任。没有人喜欢被管,都喜欢被尊重、被认同、被欣赏。管理者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既要把握住领导权,又要充分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管理其实就是一个赋能的过程,好的管理会让企业有前途、系统有效率、员工有成就。


(财经责编:拓荒牛 )
标签:管理之道
2025年10月04日 21:02[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