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间,国内汽车密封条龙头浙江仙通(603239.SH)发布公告称,宣布以4000万元增资上海浩海星空机器人有限公司,获其10%股权,并将联合设立控股合资公司,在浙江台州仙居县建设机器人整机生产基地。这一跨界动作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 —— 公司股票在9月 22日、23日连续两日涨停,累计涨幅偏离值达 20.94%,收盘价升至22.25元,换手率激增至 10.81%,触发股价异常波动公告。
根据合作框架,合资公司将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及消费类机器人的整机生产,同时联合开发核心零部件。双方确立明确分工:浙江仙通输出深耕制造业三十年的生产管理经验、汽车级质量控制体系及供应链资源,浩海星空则贡献技术储备与研发团队 —— 其核心成员来自斯坦福、软银、优必选等机构,具备 20 年行业积累,并曾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点签约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仙通原实控人李起富将出任合资公司董事长,与浩海星空董事长形成双核心管理架构,彰显深度绑定决心。
从密封条龙头到智能制造转型
作为国内汽车密封条行业隐形冠军,浙江仙通长期服务吉利、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头部车企,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及数字化车间,2024年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 “科改企业” 名单。其在智能制造领域早有布局,通过 ERP、MES、APS 等系统构建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设备切换效率与产品良品率行业领先。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这种制造能力迁移具备天然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精密制造经验、供应链管控能力可直接复用至机器人生产,如广汽便通过汽车技术降低机器人研发成本。”
浙江仙通董秘项青锋曾公开表示,台州本地完善的机器人供应链将助力合资公司控制成本,而公司积累的车企资源未来或转化为机器人应用场景入口。
另外从公司战略层面看,2024年公司推出 “提质增效重回报” 方案,提出 “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标,控股股东台州五城产业发展公司更在2024年底启动增持计划,截至2025年6月已增持161.34万股。东方财富研报分析,在汽车密封条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浙江仙通通过国资平台资源培育新业务,中长期发展思路清晰。
计算机赛道爆发:百倍市盈率下的理性与躁动
浙江仙通的动作正是2025年机器人赛道爆发的缩影。
数据显示,年内已有超20家上市公司通过参股、收购等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96只相关个股涨幅超50%,其中40只股价翻倍。
资本狂欢背后,政策东风与技术突破形成双重驱动 ——《“机器人 +”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 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翻番目标,具身智能技术突破更打开商业化想象空间。
赛道热闹之余,隐忧同样显现。截至9月,机器人板块平均市盈率超110倍,中京电子等19家公司市盈率突破200倍,部分企业仅因 “业务可应用于机器人” 便获估值溢价,实则相关订单微乎其微。
除了估值虚高,机器人领域的商业化前景也不明确,短期缺乏清晰的商业化场景已是市场共识。尽管长期来看,工业场景如汽车制造、物流分拣已进入测试阶段,医疗、康养、家庭服务等场景未来可能成为增长爆发点,但目前主要的需求集中于科研机构和展示场景方面,消费级需求尚未成熟。
以宇树科技为例,虽然其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达232 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宇树科技单次融资就达7亿元,估值涨至120亿元。但在商业化应用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产品尚未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这也让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商业变现能力心存疑虑。
对此,浙江仙通公告亦坦陈风险:合作方浩海星空成立于2025年5月,截至8月营收仅1442万元且小幅亏损,机器人业务对公司而言属全新领域,存在竞争加剧与成效不及预期的不确定性。
对比同行,浙江仙通的路径更侧重 “制造落地”。不同于浙江荣泰等企业侧重技术并购,其以现有生产能力为支点,嫁接外部技术资源,试图规避 “重研发轻落地” 的行业通病。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 “传统制造 + 新锐技术” 的组合若能跑通,或为传统制造业跨界提供可复制样本。
9月24日,浙江仙通收盘价为20.9元,跌幅6.07%。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25亿元,同比增长14.90%;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3.70%,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
浙江仙通良好的增长势头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根据公司同时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7.1%;扣非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