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透过已经披露完毕的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银行聚焦科技创新、民营与小微企业发展、扩大消费等方面,加大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信贷资源的精准投放,彰显了银行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上市银行将服务科技型企业作为业务重点,通过建立专属审批通道、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模式,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痛点。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及时雨”,更通过金融的杠杆效应,支持了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为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绿色发展同样是信贷投放的“重头戏”。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上市银行普遍将绿色金融纳入发展战略,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助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新兴绿色产业壮大。这既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也推动了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融服务的温度和力度,还体现在对普惠小微、养老民生等方面的精准滴灌。
聚焦普惠领域,上市银行持续发力支持民营、小微等领域,一方面通过减费让利等举措切实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和优化相关产品,不断缩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让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显著提升。这不仅稳住了市场主体,还保住了就业民生,为经济循环畅通注入了活力,彰显了“金融为民”的初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金融成为银行业布局的新蓝海。上市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出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多元化产品,并探索“金融+养老社区+医疗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一方面丰富了养老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也推动银发经济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
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上市银行普遍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强化风险防控,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让偏远地区的客户享受到了与大城市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机构始终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半年报显示,主要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拨备覆盖率符合监管要求。这得益于银行机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强贷后管理、运用智能风控系统等多方位防控,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银行业将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更大作为和担当。
本报编辑部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