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四平路的一家24小时麦当劳门店,近日因一段自媒体视频引发舆论关注。视频显示多人躺卧在餐厅条椅上,并配有“上海一麦当劳被过夜者‘霸占’,脱鞋躺卧气味难闻,店员无奈只能报警”的文字导读。尽管观众无法通过屏幕感知气味,但这段视频仍打破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深夜的平静。
9月9日22时许,记者前往该门店暗访。据一位顾客反映,前一天晚上,相关部门已前往该店开展联动救助,在场3名人员均不愿接受救助,其中1人当场离开。现场,记者正好遇见一位身着“虹口救助”制服的工作人员,只见他拿着手机在拍照,记录下联动救助工作后的现场情况。
9月9日晚上22时许,麦当劳四平路店不见睡觉者。
在店内,记者与一名边看手机边喝饮料的顾客闲聊。该顾客表示,自己家住附近,入夏以来,基本上每晚这个时段都会来麦当劳吹1个多小时空调。“那段视频拍摄时我恰好在场,我认为自媒体的表述存在夸大。那些在这里过夜的人大多悄无声息地来、安静休息,我经常看到他们,并未感觉受到影响。若麦当劳有意驱赶,想必前些日子就已报警。”他还提到:“我认为上海需要这样的城市温度,也希望在那些过夜者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能获得政府部门的救助。”
事实上,麦当劳门店出现“过夜者”并非新鲜事,有人为蹭空调,也有人为寻求临时落脚地。门店不强制顾客点单、不粗暴驱赶过夜者,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政府部门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及时介入,更凸显城市的温度不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中,而体现在对每一位底层群众的关怀里。
今年9月1日起,上海市民政局制定的地方标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与管理规范》正式实施,该规范要求全市18家救助站实行24小时接待制度,为相关人员提供食宿及生活用品。笔者在此呼吁,政府部门可借此次四平路麦当劳门店登上热搜的契机主动作为,加强对救助盲区的排查,将政府的温暖切实传递到困难群体身边。
从城市温度的维度来看,除需救助的困难群体外,大都市中还有不少“夜归人”,如加班族、凌晨抵达的旅客、深夜工作者等。他们在不便之时,也希望能有更多免费、便捷的夏季纳凉点或冬季取暖点。目前,上海已统筹超商、电信营业厅、银行营业部、党群驿站等场所,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交警辅警等一线户外职工打造了“爱心接力站”,并免费提供饮用水等物资,而且部分“爱心接力站”也是24小时对外服务。笔者呼吁,或许可将增设夜间休息点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对积极参与公益的夜间营业场所给予物质或精神层面奖励,共同为提升上海的城市温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