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本间哲朗:努力融入中国供应链,用中国模式驱动创新和增长

位于日本东京的松下机电株式会社虎之门总部展厅,松下通过VR设备以动画方式来介绍自己的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产品,这些产品瞄准了三个热门的赛道,分别是车载领域、智能制造以及情报通信领域。

作为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供应商,松下深深扎根中国供应链,借助中国在这些新赛道成长起来的公司带动松下一起飞。

“中国对松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和基地,未来也会持续不断地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我们认为中国是未来五到十年全球制造行业的领头羊,我们一定会在中国继续深耕。” 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工业自动化系统BU长张健接受澎湃新闻在内的中国媒体采访时介绍,在中国,2024财年松下机电业务销售额为168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约1万名,有11个生产基地,1个销售公司即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为何瞄准这三大赛道,张健解释称,预计车载领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是牵引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松下会在车载领域里面倾注公司元器件的事业资源,并且尽量把它整合成一种解决方案来提供给中国的EMS厂家,包括TIER1、TIER2的厂家做一些解决方案。

“情报通信领域大家目前都非常熟悉了,长期我们是看好这个赛道的,未来新一轮产业革命可能就是基于AI,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核心的元器件,包括电子材料、导电性电容、聚合物电容。我们的电子材料在中国有三家工厂,包括知名的客户都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张健表示,中国多家AI领域的大企业都是松下的客户。

当然,选择智能制造这个赛道并不意外,这也是中国的强项,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我是从2010年开始接触这个业务,15年来中国的智能制造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强的,某种程度我认为日本、韩国已经在某些领域里面落后于我们,至少我们跟他们是持平的。”张健认为,中国这些大公司的力量把中国智能制造水平推向了全球领先。

据介绍,松下机电株式会社在全球一共有77个基地,在日本有29个,在海外有48个。其中,在中国大陆有12个基地。

早年,外企更多把中国市场作为制造基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来看待,松下也不例外,但是2015年后,松下改变这些做法,对中国市场进行再定位。

“2015年之后,我们认为随着中国优秀企业的崛起,他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产品的设计革命,我们如果不在客户现地为客户做好服务,可能会错失机遇。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们是在摸索着向研发进行投入。真正让我们决心大幅度在中国强化研发,是2019年美国相关关税政策的调整,还有2020年开始的疫情。”张健称,这两个事件让松下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当地研发的重要性和在当地决策的重要性。

据了解,从2020年以后,在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的领导下,松下机电在中国强化了本地化,松下机电在中国的法人大概有70%由中国人做经营负责人。与此同时,松下机电每年以20%-30%的比例强化在中国的研发力量。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服务中国客户,另一方面借助中国产业链出海的时机去开拓全球市场,也就是松下所说的“在中国,为全球”。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图

本间哲朗也在东京松下总部接受了来自中国媒体的采访。“2019年我到北京以后,向中国的员工说了三个经营上的口号,就是‘中国成本、中国速度、中国模式’,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的家电团队,还有住宅设备的团队,他们推进得非常理想。现在由张健介绍的产业机械和FA(工业自动化)的产品也在努力这样做。”本间哲朗坚定地表示,现在可以说松下在中国大陆的所有团队都在非常努力地推进如何融入中国的供应链,这是没有疑问的。

本间哲朗表示,松下集团在中国有6000多家供应商,未来的想法是能不能把6000多家供应商的产品供货给松下全球的兄弟企业,因为有些中国供应链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海外销售网络和海外服务网络,松下在上海设有专门的贸易公司——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可以为中国供应商提供贸易服务,或者介绍商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了。

“2023年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CEO楠见雄规在参加进博会的时候说‘中国成本就是世界成本,中国速度就是世界速度’,我们在慢慢实现这个目标。”本间哲朗表示。

本间哲朗透露,依托中国供应链,松下集团在中国的生成式AI服务器市场,电子材料、贴片机和电容器的销售表现得比较好。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松下近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2020年我们扩建了广州电子材料的第四期工厂。今年8月,生产贴片机的苏州生产科技第二期工厂竣工。目前正在建设苏州电子材料工厂,今年9月将动工建设上海电子材料工厂的新楼。”本间哲朗表示,松下的优势不仅在于中国大陆市场,还有西方市场相关产品的销售。去年,松下针对AI服务器的电容器销售额翻倍,电子材料销售额增长了133%,最近松下集团也成功签订了用于冷却服务器的冷却液循环泵的合同,将来希望在杭州马达工厂也能生产这种泵。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CEO木下步也介绍了松下集团经营改革背景下家电业务的再定位。

木下步表示,在松下集团新的架构下,新的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即家电业务定位是重视盈利性的业务。为了保证家电业务能够获得盈利,松下准备大力地推动所谓的“全球标准成本”。

“这个词是来源于中国,中国成本、中国速度、中国模式是它的基础所在,希望能利用中国的成本、速度和模式,将松下集团引以为豪的日本品质以合适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并且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产品价值,也就是以全球标准的成本打造,服务和质量都非常出色的日本品质。”木下步表示,目前松下依然定位为一家在全球开展业务的综合家电的企业,公司对他本人的期待是能把日本的优势和中国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然后创造出其他的中国友商和日本友商所不具备的、松下独有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另外,澎湃新闻记者还观察到,松下在中国培养的人才不仅为松下中国服务,还反向输送到松下日本来工作交流。在日本滋贺县草津市的松下厨电实验室,有多位来自松下中国的中国籍员工,这些工作人员带来了松下在中国市场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与日本碰撞交流,研发新一代的厨电产品。

本间哲朗介绍,松下在中国的业务最初是从家电及其零部件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松下中国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家电和住宅设备业务仅占三分之一;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占了三分之二。

松下中国东北亚地区的员工有5万名,其中近1万名是从事硬件研发、软件研发,以及品质技术、生产技术的人员。这些研发人员的规模是松下集团除母国日本以外最大的板块,而且今后也一定会增长,希望未来5年这些软件开发人员的数量至少翻一倍。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