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继续录得营收增长的成绩,收入增长与利息净收入稳定增长有关,其中对公贷款利息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而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则出现下滑。
受益于收入增长,净利润同样也保持增长,公司也首推中期分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信用减值损失增长明显,而拨备覆盖率则维持下滑态势。
宁波银行整体的贷款质量较为稳定,不过个人贷款继续实现“不良”双增,显然公司需要将心思放在提高个人贷款质量方面,若能做到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贷款质量。
收入增长背后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上半年,宁波银行营业收入371.6亿元,同比增长7.91%,此前2023年中报、2024年中报,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9.29%、7.13%,对比往年双位数的增长是有所放缓的。
利息净收入保持增长。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着净息差持续收窄的难题,而宁波银行则从2020年的2.3%下滑至2024年的1.86%,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1.76%。
即使如此,宁波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表现仍然较为优秀,近三年的增速分别为16.31%、25.28%、17.37%,今年上半年为257.26亿元,同比增长11.11%。
分析来看,发放贷款及垫款是利息收入重头,上半年为354.46亿元,同比增加20.85亿元,增幅6.25%,主要是发放贷款及垫款规模增加所致,日均规模同比增长19.32%,对公贷款、个人贷款日均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7.54%、5.89%。
不过,发放贷款及垫款平均利率则有所下滑,中报为4.38%,同比下滑0.54个百分点,公司称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
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出现下滑。细分来看,宁波银行公司贷款利息收入为214.03亿元,同比增加33.17亿元,增幅18.34%,平均利率3.99%,同比下滑0.31个百分点。
需要关注的是,个人贷款带来的利息收入出现了下滑,中报为140.43亿元,同比减少12.32亿元,降幅8.07%,而2024年全年增速为8.94%;与此同时,平均利率为5.15%,同比下滑0.78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超过对公贷款。
证券投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仅次于发放贷款及垫款,上半年为151.8亿元,同比增长4.09%,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适当增加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等投资。平均利率2.78%,同比减少0.44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为136.19亿元,同比增长12.97%,而信托及资管计划的利息收入为15.6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8.28%。
非利息收入微增。不同于利息净收入表现良好,宁波银行历年来的非利息收入表现略差一筹,2022年、2023年同比微增1.4%、1.57%,2024年下滑9.87%,今年上半年为114.34亿元,同比微增1.34%。
非利息收入主要以投资收益为主,中报为83.76亿元,同比增加20.43亿元,增幅32.2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一改此前下滑的态势,金额为28.05亿元,同比微增4.04%,主要是财富代销以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长带动。
不过,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8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收益21.5亿元,同比减少26.31亿元,降幅122.37%。
净利增长,减值损失增加
上半年,宁波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较此前2024年中报5.42%的增速有所提速,但较更早之前的年度则有所不及,2010年中报至2023年中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信用减值损失增加。2022年至2023年,宁波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连续两年下滑,降幅分别为15.57%、14.29%,2024年则同比增长19.45%,今年上半年为93.52亿元,同比增加21.9亿元,增幅30.58%,公司称主要是随着贷款规模扩大,贷款减值损失计提力度同比有所增加
具体来看,中报贷款减值损失为85.88亿元,同比增加18.83亿元,增幅28.08%,其他损失11.88亿元,同比增加8.57亿元,增幅258.91%。
按分部来看,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减值损失分别为39.12亿元、58.37亿元,后者贷款规模明显小于前者,损失反而大于前者,显然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零售贷款业务管理。
机构、员工数量双双减少。上半年,宁波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用为112.82亿元,同比微降0.03%,主要是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优化费用结构,减少日常运营支出所致。
进一步来看,员工费用为73.55亿元,同比微增1.63%;而业务费用为25.23亿元,同比下滑4.79%。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截至期末,公司机构共计478个(含总行营业部下辖二级支行7家,社区支行29家),较初期减少8个,其中社区支行减少1家;员工人数25,548人,较年初减少1428人,其中宁银消金为1033人,较初期减少158人。
首推中期分红。一直以来,宁波银行的净利润表现良好,公司也积极实施分红,但分红力度是有待加强的,2022年至2024年分红总额分别为33.02亿元、39.62亿元、59.43亿元,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4.31%、15.52%、21.91%,对比部分银行30%左右的股利支付率是有所不及的。
不过,公司今年中报首次提出分红,拟10派3元,分红总额19.81亿元,股利支付率13.41%,或许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公司2025年报进一步加大分红力度。
拨备覆盖率下滑大。与净利润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不同,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分别为504.9%、461.04%、389.35%,今年上半年为374.16%,较2021年525.52%的高点累计下滑151.36个百分点,这需要引起关注。
二级市场上,宁波银行股价自去年9月达到17.45元/股(前复权,下同)的低点后,开始大幅反弹,高点至29.63元/股,截至9月5日收盘,股价为28.73元/股,较低点涨幅约65%,总市值1897亿元,TTM市盈率6.72倍。
个人贷款“不良”双增
贷款质量稳定。2020年至2024年,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一路走高,从初期54.56亿元上升至末期112.67亿元,不过不良贷款率则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从0.79%下滑至0.76%,表明公司贷款质量管理比较到位。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今年上半年,公司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至126.88亿元,较年初增加14.21亿元,不良贷款率仍然为0.76%,继续保持在低位。
零售贷款“不良”双增。宁波银行的贷款以对公贷款为主,但不良贷款却主要集中在零售贷款,中报为99.74亿元,较年初增加5.86亿元,占比约78.61%,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上升0.18个百分点。
细分来看,个人消费贷款、个体经营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分别为63.28亿元、29.31亿元、7.15亿元,较年初分别变动5.8亿元、-0.93亿元、0.99亿元,显然问题出在个人消费贷款。
上述三类贷款对应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3%、3.3%、0.71%,较年初分别增加0.22个百分点、0.33个百分点、0.08个百分点。
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消费贷款余额2,531亿元,较年初2,617亿元小幅下滑;累计信用卡发卡624万张,较年初623万张增加约1万张,而上年同期半年新增发卡26万张,显然该业务增速放缓明显。
宁波市不良贷款最高。按地区划分来看,浙江省不良贷款83.15亿元,较年初增加10.29亿元,不良贷款率0.77%,与年初持平。其中宁波市不良贷款69亿元,较年初增加8.32亿元,不良贷款率1.3%,较年初上升0.06个百分点,显然大本营贷款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江苏省不良贷款25.56亿元,不良贷款率0.68%,较年初下滑0.11个百分点;上海市不良贷款6.89亿元,不良贷款率1.04%,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北京市不良贷款3.83亿元,不良贷款率0.66%,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
另外,广东省不良贷款6.09亿元,较年初增加2.03亿元;不良贷款率0.83%,较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内控有待加强。7月至今,宁波银行多家分行收到3张罚单,例如7月,苏州分行因票据业务审核不严,被苏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5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8月,湖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等,被湖州监管分局罚款75万元,责任人被警告。同月,舟山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到位,未发现关键凭证造假,被舟山监管分局罚款3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分行领罚单背后,宁波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宁波银行在财报中表示,公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目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完备,覆盖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三大类型。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