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价格暴涨4倍,三巨头赚翻天,中国制造如何逆袭全球?

中国制造这次真牛!一个小小的制冷剂行业,愣是从“赔钱货”变成了“印钞机”。空调吹凉风,冰箱冻食物,背后都靠它。这东西不简单,今年价格疯涨,全球八成产能在中国,咱们终于把定价权抓在手里了!

这价格为啥涨得这么猛?得从三十年前说起。那时候,咱中国家电刚起步,制冷剂全靠进口。一吨要2万多美元,普通人20年工资都不够!后来,国产厂商硬是把技术搞出来,成本砍到进口价的十分之一。日本厂商一看慌了,赶紧降价一半,国产空调冰箱这才走进千家万户。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国内厂商自己“卷”起来了。2000年左右,全国冒出上百家制冷剂厂。为了抢市场,大家拼命扩产。结果产能一下多到全球需求的3倍!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2023年R32卖一吨亏四五千,行业里全是“为爱发电”的苦主。

这买卖看着要黄,谁知2024年来了个大翻身!全球环保协议开始执行,制冷剂生产得持证上岗。浙江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山东的东岳集团,这三家“卷王”早几年就憋着劲扩产,这回拿到了全国七成的生产配额。巨化股份直接把第二代制冷剂配额的22%和第三代的37%攥在手里,等于捏住了行业的命根子。

这三家现在过得有多爽?巨化股份今年前三季度赚了15亿,去年还亏3亿呢!三美股份更离谱,利润涨了10倍,股价半年翻了两番。东岳集团在港股天天创纪录,投资人挤破头去调研。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开银行!

为啥这行突然这么赚钱?第一,全球限产让货不那么多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第二,龙头企业抱团定价格,不再自己人打自己人。第三,空调、数据中心、新能源车的需求稳得一批。这三点凑一块,硬生生把“亏本买卖”变成了“暴利生意”。

不过,也不是每个行业都能抄作业。制冷剂这行能翻身,一靠环保政策卡住了供给,二靠下游需求死死顶着。如果换到手机、服装这种竞争狠的行业,限产?新玩家分分钟把你挤出去。所以,关键还得找准自己的“护城河”,也就是别人学不走的那点本事。

制冷剂这行翻身的故事,还没到大结局。未来咋走?还得看企业能不能继续把技术攥紧,把标准定好。咱中国制造的路还长,但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找对路子,肯下功夫,啥“卷”都能变成“赢”!这不就是咱中国人的精气神吗?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