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分上985拿编制,5年基层却换不来自由?

山东大学和山西大学的文物定向生项目,最近成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话题。623分,卡在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想冲个好学校的好专业有点悬,可要是选了这个“带编入学”的项目,毕业就能拿985文凭,还直接进体制内。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但真有那么好吗?

先说说这项目的最大亮点:毕业就给事业编。2024年就业市场有多卷,大家心里都有数。教育部数据说,2023年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比前年低了2.1%,体制内岗位更是抢手,国考竞争比60:1,热门岗位甚至2000:1。文物定向生不一样,上学不用掏学费、住宿费,每月还有200块生活补贴,毕业后直接分到县里的文保单位,端上“铁饭碗”。这对考生和家长来说,简直是一剂定心丸。毕竟,考公考编的压力摆在那,谁不想早点上岸?

可这好事也有另一面。山西大学2023年就启动了这项目,首批招了80人,最低分542,比普通历史学专业低31分。山东大学今年才开始,门槛高多了,估计得620分左右。为什么差这么多?山东是985,考古学科全国排B+,名气大,吸引力强。加上山东高考人数86万,山西才34万,竞争自然更狠。分数高了,值不值就得掂量。山西首批学生里,15%的人念了一年后说后悔了,觉得课程太专,怕以后换方向难。这可不是随便说说,选了就得一门心思钻进去。

文物保护为啥这么缺人?国家文物局2023年的报告讲得明白,全国有3126个县级文保单位,平均每个单位才3.2个人,60%的单位连一个专职人员都没有。比如河南某县,23个文保点就3个人管,平时巡查、写报告、接待参观,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搞研究?定向生就是来填这个坑的。可问题来了,填坑容易,留人难。2023年有份报告说,65%的基层文保人员想过调走,嫌工资低、晋升慢、环境苦。定向生虽然有编制,但得签5年服务协议,这5年能不能熬下来,真不是光靠“稳定”就能解决的。

再说说限制条件,这才是很多人没想清楚的。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5年内不能转专业,不能考全日制研究生,违约得退钱,还可能赔10万到15万。更麻烦的是,违约记录会进档案,以后考公、进国企都可能被卡。2022年有个公费师范生的例子,违约后考公务员被刷,申诉折腾了大半年才解决。文物定向生也差不多,违约不是闹着玩的。还有,5年不能读全日制研究生,等于堵死了进高校当老师的路。2023年高校招聘数据里,82%的考古专业教师岗位要全日制博士,定向生想深造,只能选非全日制,路子窄了不少。

那这项目适合谁?喜欢考古、愿意跑田野、能接受县城生活的学生,绝对是好选择。985文凭,专业对口,工作稳定,等于用5年换了个好起点。可要是只冲着“编制”或者“低分上985”,就得悠着点。5年后,你25岁,同学可能在大城市博物馆,或者读博、进大厂,你却还在县里,工资4000多,守着古墓,心态能平衡吗?有位基层文保员在论坛上说过,工作第三年同学聚会,别人聊高薪、聊读博,他只能聊古墓保护,羡慕是藏不住的。

最后,选志愿跟选人生一样,没标准答案。文物定向生听着诱人,但得看清自己的心。想安稳,还是想闯荡?想守着文物,还是想去大城市?每个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是别后悔。你说呢,要是你家孩子620分,你会劝他报这个吗?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