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高层的31楼,搬进老小区的“步梯房”后才发现,高层住宅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我家第一套房是两梯六户的高层电梯房,总层高35层,我家在31楼。
在这套电梯房里生活了9年,去年因为孩子读书搬进了在3楼的老小区步梯房。
在步梯房里生活了一年多后才发现,高层住宅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一、高层住宅的缺点
很多人第一次买房的时候和我一样,想着电梯房更方便,而且高层嘛,住的高看的远,视野更宽阔,能好看更多不同的城市风景!
说实话,在高层里住了那么多年,除了视野和通风采光外,真的就没有优点了。反之,住的越久就会发现越多它的缺点。
①逃生焦虑
自从看到越来越多的高层火灾、地震难逃生后,我就越来越焦虑,我家在31楼,一旦发生事故,想安全的跑到一楼,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消防云梯一般也无法直接达到这个高度。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那我们全家老小只能在家里祈祷。
为此,我特意买了很多逃生工具、居家消防设备,并且常年在卫生间备着吃食,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②等电梯焦虑
我们这个小区其实算是刚需房,所以入住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们这栋楼的入住率基本上有80%,而且大部分还都是三代人同住,每层楼有6户,可想而知居住人口有多少。
每天早上8点到9点左右,是上班上学以及老年人出门买菜遛弯的高峰期,等电梯真的会等到崩溃,尤其是像我家住在高层的,毫不夸张的说,等十分钟是常态,有时候实在来不及了,我会自己跑楼梯,但是老人孩子不方便只能慢慢等,为此一家老小抱怨过无数次。
③恶劣天气时的不安
住在31楼,每次台风天气或者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总有一种胆战心惊的不安,虽然我知道房子不会倒,但总觉得整栋楼在摇晃、玻璃在晃动,好像下一秒玻璃和房子还有房子里的人就要被风吹跑了。
④噪音大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只有低楼层才会有噪音困扰,高楼层最多也就是楼上邻居居家生活带来的噪音而已,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认识狭隘了;
“楼层越高、噪音越大”,这是我在高层生活了那么多年总结出来的,打开窗户躺在床上,能听到很远很远的工地施工的声音,特别吵;为了能有个好睡眠,我家后来更换了静音窗,花了一大笔钱。
⑤公摊大
高层住宅的电梯间相对比较宽敞、过道也不拥挤、再加上连廊的存在,整体的公摊很大。
拿我家来说,房本面积119㎡,实际套内可用面积只有88㎡,得房率还不到80%,房价这么贵,全都被公摊掉了。
⑥水压不稳定
虽然高层住宅的水管有二次加压,但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也可能是因为我家太高了吧,所以每次晚上6-8点左右,出水就很不稳定,有时候甚至都不能开启热水器,无奈只能学邻居家装了增压泵,即使这样用水高峰期洗澡水也不是很大。
二、老小区步梯房的优点
把31楼的电梯房卖掉以后,我们全家搬进了3楼105㎡的老小区步梯房里。虽然小区环境不如电梯房,但是它能给人更多的安全感和更舒适的居住体验。
①上下楼更方便
住进3楼以后,每天上下楼全是走楼梯,就算是老人小孩也毫无压力,轻松上下楼;
而且我们这栋楼是一梯两户的,总层高也就6层,一共也就12户人家,还有几户没人住的,所以就算遇到特殊事故,想从3楼跑到一楼逃生并不难,生活在这个家里后真的更有安全感了。
也没有电梯焦虑了,不管是什么时间点,楼梯间永远不会拥堵,早上至少可以多睡十分钟了。
②生活更便利
以前的电梯房虽然也是在市区,但和这套老小区的房子配套相比还是差了点,抛开距离学校近不说,老小区出小区就是菜市场和小吃街,马路对面就是大型商场,三公里内有两家医院,不行三分钟到地铁口,吃喝玩乐也好、出行也好,都很方便。
③公摊小
以我家为例,房本面积105㎡,实际可用面积103㎡,这个得房率是任何一个高层电梯房都比不上的吧,而且门外还可以放一个小鞋柜,基本上算是没有公摊,买房子的每一分钱都没有白花。
④更有烟火气
不知道为什么,老小区的人就是更热情一些,平常遇到了都会打个招呼,楼上楼下都认识,孩子见到了都会喊人,尤其有些老年人甚至还会把从农村老家带来的菜分给我们,更有人情烟火气。
⑤房价更便宜
对于自住来说,如果不考虑特别好的学区,同等地段的老小区步梯房价格会比电梯房便宜很多;
就比如我家之前的高层电梯房均价是21000元/㎡,而旁边房龄20年的老小区步梯房均价只要13000元/㎡,一套房子下来差价就有大几十万了。
写在最后:
对于我家来说,上有老下有小,买房子不仅要考虑面积够大房间够多,还要考虑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便利,以及面对突发事故时的应对措施。
所以,在我住了高层电梯房和老小区步梯房后,我觉得后者更适合我家,前者对我来说就是妥妥的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