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宋辉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确定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下称“研究值”)为1.99%。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第三期研究值。
专家介绍,研究值融合5年限之上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银行定存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领域利率变动与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状况,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每个季度公布一次。今年4月公布的第二期研究值为2.13%。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为2.5%,研究值已连续两个季度低于预定利率25个基点及以上。
根据相关机制安排,保险公司需调整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并同步合理调整分红型、万能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当日,中国人寿、太保人寿、平安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四家险企已同步发布预定利率调整公告,均将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确定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较当前行业实际下调了50个基点,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25个基点。“此次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下调幅度较大,将推动保险公司短期内将保险产品一步调整到位,稳定保险公司未来新产品调整方案和消费者预期。”
相较之下,分红型保险产品预订利率下调幅度较小,有助于分红型保险产品形成良性健康发展态势。这背后是保险公司加快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战略选择。今年以来,人身保险公司普遍大力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浮动类型产品和业务占比快速提升,重点加大分红型产品转型,不断推出新的分红型产品。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晓林表示,调降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核心逻辑在于,使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与资产端的实际收益能力相匹配。其最核心、最直接的意义在于防范利差损风险,保障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稳健经营,进而从根本上保护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险资整体以固收投资为主,当前利率在低位徘徊,对险资投资收益造成较大压力。”华泰证券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李健对记者表示,人身保险公司今年开始实施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对预定利率做出调整指引。根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降低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对于降低人身保险业负债成本、防范利差损风险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管理行业和市场未来对于人身保险业负债成本的预期。
各家人身保险公司都将面临新老产品切换的问题。“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已储备好新产品,在渠道合作、销售队伍培训等方面都已积累经验并做好准备,预计行业将在8月底前完成新老产品切换。”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