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加快推动钢铁产品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今年上半年
15个产品国内首发提升钢铁“含新量”
7月2日,河钢集团唐钢汽车板公司职工在检查产线运行情况。 杜德伟摄
“这个首发产品客户反馈很好,还要继续订货。”7月22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技术中心特档技术主管刘红艳手机响起。电话那头,是销售人员欣喜的声音。
这个首发产品指的是耐腐蚀冷轧热成形钢C2101NSSL,厚度仅1毫米,抗拉强度达1500兆帕,是用于商用车方管及圆管制造的全新材料,填补了国内冷轧热成形钢无耐腐蚀产品的空白。今年3月,邯钢公司在国内首发推出该产品,并提供成形、焊接、热处理等一揽子方案,市场反馈良好。
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首发产品,是钢铁创新的重要体现。
加快打造以新工艺新材料为重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产业,河钢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钢铁产品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今年上半年,共有15个产品实现国内首发,11个产品替代进口,开发的新产品数量达70个,钢铁“含新量”稳步提升。
“河钢将以提高钢铁主业竞争力为重点,全力做好转型升级‘后半篇文章’,助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上新高度。”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键说。
材料级产品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可相应的生产工艺难度很大。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技术人员李样兵是高附加值容器用钢项目攻关团队成员。他们攻关的容器用钢材料,需在超低温、高压、高腐蚀性等环境下使用,对产品性能提出很高要求。
“单一的指标要求并不难,难就难在既要强度高,又要韧性足。”李样兵说,前不久,针对国外客户的定制化订单,舞钢公司第一时间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先后进行8轮技术攻关,仅热处理工艺就优化调整了5次,终于攻克了恶劣条件下强度和韧性参数难以匹配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如今,高附加值容器用钢成为河钢拳头产品之一,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核电等领域。
提高钢铁“含新量”,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基本保障。
今年上半年,河钢研发投入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35%,共实施了600余个研发项目,涉及高端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
用于陆丰核电站关键部件制造的不锈钢复合板、用于川气东送二线工程建设的高级别管线钢……以加大研发投入为创新突破口,河钢钢铁高端材料研制不断取得新突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钢铁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迎来新机遇。
今年以来,河钢全面部署“人工智能+”行动,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重塑钢铁生产流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钢铁场景的深度应用。
河钢自主开发的“钢铁生产视觉辅助大模型”覆盖炼铁、炼钢、轧制、物流等20多个视觉场景,多模态协作场景下缺陷识别率超98%。
到目前,河钢已建成投用唐钢一体化生产排程、邯钢钢铁安监等专业化钢铁大模型,为钢铁生产嵌入“智慧大脑”,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绿钢”代表钢铁业未来发展方向。前不久,河钢氢冶金“绿钢”产品迎来1万吨出口订单,将于8月底前发往意大利终端客户。这是河钢“绿钢”出口订单量首次达到万吨大关,凸显了国际市场对河钢低碳产品的价值认同。
增强创新驱动引领,以“含新量”“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今年上半年,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开发的汽车板用钢实现汽车“减重瘦身”,面向汽车主机厂的供货量同比提升25.7%;承德钒钛瞄准海运集装箱、光伏发电等领域材料需求加强攻关,含钒耐候钢销量同比提升26.44%;邯钢公司采用绿色生产工艺研制出高性能管线钢,管线钢销量比去年全年增长1倍多。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来源: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