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清峰报道 在金融市场上,非法代理维权乱象丛生,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市保险行业协会提示,以下是非法代理维权常见的几种骗术,请大家合理规避风险。
一是全额退保承诺。不法分子宣称无论什么保险、什么情况都能实现全额退保。他们抓住消费者想减少退保损失的心理,诱导消费者并收取高额手续费。实际上,很多情况并不符合全额退保条件,消费者最后不仅失去保障,还遭受经济损失。
二是伪造证据投诉。为达到让保险公司妥协的目的,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伪造虚假证据,向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恶意投诉。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消费者也可能因虚假投诉面临法律风险。
三是诱导断缴保费。不法分子劝说消费者停止缴纳保费,称可以通过其维权解决问题。然而,断缴保费会使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或终止,消费者失去保障,后续再投保可能面临费率提高、被拒保等问题。
四是套取个人信息。在代理维权过程中,不法分子要求消费者提供大量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之后将这些信息售卖,导致消费者面临诈骗、骚扰等风险。
五是高额收费陷阱。非法代理维权机构先收取定金,维权成功后按高比例收取手续费,比例为退保或赔偿金额的20%~50%。消费者本想维权获利,却可能陷入更严重的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