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黑河日报
“甜蜜经济”撬动百万市场
——爱辉区瑷珲镇北三家子村西瓜产业势头强劲
![]() |
![]() |
文/图 张哲源 本报记者 于福庆
盛夏七月,爱辉区瑷珲镇北三家子村的66栋西瓜大棚在阳光下整齐排列。棚内,翠绿藤蔓间垂坠的麒麟瓜、美都瓜泛着油亮光泽,瓜农俞朝勃穿梭其间,摘下刚成熟的西瓜递给客商:“您看这纹路,沙瓤保甜!”
作为村里30多户西瓜种植户之一,俞朝勃家的5栋大棚预计年收入将超10万元,而全村66栋大棚及露地西瓜总产量将突破30万公斤,延续“甜蜜经济”的丰收势头。
俞朝勃家75亩地中,5栋大棚采用地爬栽培技术,较以往相比种植密度大,瓜果分布均匀。“过去种瓜靠‘牛粪肥田、蜜蜂授粉、人工除草’三件宝,现在结合膜下滴灌技术,水浇灌的更匀,产量更高!”他介绍,今年引进的麒麟瓜糖度达10%以上,单棚产量约5000公斤,按均价1.25元/公斤计算,5栋棚收入超10万元。全村66栋大棚及露地西瓜通过统一技术管理,预计总产值达300万元,户均增收约10万元。
为提升土地利用率,俞朝勃还在瓜棚两侧架起攀爬网,种下2亩香瓜。“这茬香瓜上市,能多赚两万元!”他算了一笔账:西瓜采收后,大棚还能种植白菜等周期作物,可以实现“一棚多收”。
“北三家子西瓜”凭借优良品质,稳占黑河市场。俞朝勃说:“每天清晨,货车就将西瓜运往市区商超,最忙时三天能卖出1万多元的西瓜。”去年全村大棚种植总收入达140万元,今年预计保持稳定。
整齐排列的大棚、严格管控的品质、稳定可靠的销路,从传统种植到现代设施农业,北三家子村以“小西瓜”撬动边疆乡村振兴,正书写着“甜蜜产业”的新篇章。
图①为瓜农俞朝勃手捧饱满的西瓜
图②为北三家子村整齐排列的瓜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