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成都农商行发布公告,称拟以改建分支机构的方式,吸收合并四川省内6家村镇银行。次日,四川金融监管局便发布批复文件,同意成都农商行吸收合并这6家村镇银行,并承接全部债权、债务。
中成村镇银行是由成都农商行主发起的村镇银行,全国共有39家,近两年,成都农商行除了吸收合并,还通过增持等方式加强对中成村镇银行的控制权。
从过往经营成绩来看,中成村镇银行对成都农商行的营收利润贡献并不高,吸收合并后,如何加强管理水平,提升村镇银行风控、内控与盈利能力,是成都农商行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合并仅限于四川省内,其中一家“落单”
今年以来,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按下“加速键”,年内已有顺德农商行、无锡农商行、湖北荆门农商行、江门农商行等多家银行,都在吸收合并村镇银行改为旗下分支机构的事宜上有所行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速度整体加快。
成都农商行此次收购的6家村镇银行,分别是自贡中成村镇银行、峨眉山中成村镇银行、犍为中成村镇银行、长宁中成村镇银行、筠连中成村镇银行、南部县中成村镇银行,其中部分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工作,在去年便已提上日程。
2024年报披露,成都农商行在去年11月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自贡中成村镇银行中小股东股权的议案》,次月,又审议通过了《关于参与自贡中成村镇银行股权司法拍卖的议案》。
根据阿里资产交易平台相关信息,自贡中成村镇银行一笔1200万股(占比5.58%)股份在该平台上架过4次,持有人为九寨沟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初次拍卖在2021年12月,彼时的评估价为1174.49万元,起拍价为822.14万元,前三次司法拍卖都流拍后,最后一次拍卖在2024年12月25日,评估价和起拍价都是800万元,仅一人出价参与竞买,这唯一的竞买者,估计就是成都农商行。
除了自贡中成村镇银行,成都农商行去年还审议通过了一项《关于吸收合并1家中成村镇银行的议案》,只是不知这家中成村镇银行具体是哪一家。
此次6家村镇银行合并后,将进入成都农商行的“内部管理”框架,进一步提高成都农商行的管理垂直度与统一度,提高管理效率。
成都农商行在四川省内一共主发起了7家村镇银行,本次有6家被集体收编,只有一家落单,便是南充嘉陵中成村镇银行。
南充嘉陵中成村镇银行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截至2024年末,成都农商行对该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为80%。
今年5月,成都农商行受让了其他股东11.4%的股权,对南充嘉陵中成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到91.4%,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目前暂时未进行合并。
除了这7家省内村镇银行,成都农商行主发起的其余32家村镇银行分布在江苏、云南、福建、山东、河北、新疆七个省(区)。作为农村商业银行,成都农商行受定位约束,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门槛较高,截至2024年末,成都农商行一共有229家分支机构,都设立在四川省内。
针对省外村镇银行的改革,成都农商行目前仍局限在增持股份,加强控制权层面,去年8月一口气增持了8家位于河北省的中成村镇银行。
去年10月,成都农商行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昆明6家中成村镇银行改革方案的议案》,不过目前该议案尚未落地,相关改革方案也未释出,成都农商行会采取哪些改革措施还有待该行进一步动作。
一面收编一面裁减,去年撤销多家网点
与多家吸收合并了村镇银行的农商行一样,成都农商行也面临合并后的经营管理与盈利提升难题。
虽然没有在年报中具体披露每家村镇银行的经营业绩,但成都农商行旗下子公司只有这39家中成村镇银行(持股比例均>50%),村镇银行业绩也纳入合并报表。
对比合并利润表及母公司利润表,可发现中成村镇银行去年可能存在亏损情况。
2024年,成都农商行合并报表的营收为183.5亿元,净利润为64.71亿元;母公司报表的营收为180.19亿元,净利润为64.79亿元。
据此粗略计算,39家中成村镇银行去年一共实现营收3.31亿元,营收规模不大,利润端则合计亏损827.1万元,对整体净利润形成拖累。
作为对比,中成村镇银行2023年合计实现营收3.7亿元,实现净利润1449.5万元,表现优于2024年。截至2024年末,39家中成村镇银行合计资产余额为89.61亿元,整体资产规模并不大。
村改分支后,成都农商行的省内经营网点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成都农商行在筹备收编村镇银行的同时,也在裁撤营业网点。
去年5月,成都农商行分两次裁撤了合计23家分理处网点。截至2024年末,该行一共有617家各层级机构,其中,分行8家,一级支行28家,二级支行193家,分理处386家。
与年初相比,分行和一级支行总数不变,二级支行多了6家,分理处则减少了24家。
裁撤营业网点或许是为了优化网点布局,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线下运营成本,但物理触点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
分理处与村镇银行相似,通常都是扎根乡镇、社区的基层网点,若裁撤后没有及时补充替代渠道,农村居民、老年人等群体又不熟悉线上操作,只能去更远的网点办理相关业务,金融服务的普惠便捷性可能会有所削弱。
普惠金融是成都农商行重要金融板块,普惠小微贷款更是被确定为该行的战略指标。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末,成都农商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656.28亿元,虽然依旧位列四川省法人金融机构第一,但年内增速有所放缓。
2022年末、2023年末,该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是457亿元、超578亿元(年报数据),2023年的普惠小微贷款年内增速为26.7%。若上述2024年年末小微贷款数据属实,去年的年内增速则为13.54%。
此外,根据成都农商行副行长、董秘尹华锋发表在《西部金融中心》2024年第5期的文章,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684.37亿元,将年末数据与三季度末数据对比,或受贷款到期、投放节奏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的普惠小微贷款规模还有不小的缩水。
合并省内村镇银行,能为成都农商行的普惠金融服务带来强化效果吗?
面对32家省外村镇银行,未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成都农商行,又将采取哪些改革手段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有待时间给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