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乐退市激烈竞争下传统商超面临转型压力

人人乐,这家承载着诸多记忆的传统连锁零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落下帷幕。日前,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于2025年7月4日被摘牌。

在消费形态不断改变的环境下,人人乐的黯然离场似乎并不意外。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刚性成本上涨、电商剧烈冲击等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经营问题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人人乐持续多年的“自救”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人人乐不仅仅是一家上市公司告别A股的故事,更是中国商超格局变化的缩影。近年来,在电商入局和行业竞争加剧下,前有家乐福大量门店相继关闭,后有老牌超市陷入经营困局。而面对转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路径不尽相同,有的选择瘦身、收缩战线,有的则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和多业态协同发展,还有企业选择跨界经营。

作为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老牌零售企业,人人乐曾经是深圳零售企业的旗帜之一。2010年,人人乐在深交所上市,被市场称为“民营超市第一股”。但是好景不长,依靠打折促销来盈利的人人乐在2012年出现首次亏损,延续以降价的经营模式抢占市场开始变得不切实际。彼时,人人乐表示,公司在面临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电商冲击等多方挑战的情况下,适度放缓了新店拓展速度,巩固区域经营。

此后,国内电商发展迅猛。2014年至2015年,人人乐实体店客户数量明显下降。同时,人人乐的业绩也持续下滑,连续多年亏损。2021年至2023年,人人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公司股票自2024年4月22日起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2024年,人人乐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4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1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98亿元。今年6月13日,人人乐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截至7月3日收盘,其股价定格在每股0.36元,总市值约为1.58亿元,并于7月4日被摘牌。

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人人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决策,包括过度扩张而忽视了单店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导致资金链紧张;未能及时跟上电商和新零售模式的发展趋势,错失转型良机;在商品管理和顾客体验方面缺乏创新,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人人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走到了退市边缘。

事实上,人人乐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传统连锁零售行业困境的缩影。随着消费形态的不断改变,传统超市业态面临巨大挑战。此前,顾客提着购物袋离开的背影曾是最常见的超市风景线,但如今零售企业却面临着越来越空旷的卖场与不断压缩的客单价。

分析人士认为,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线下门店成本高企,盈利压力大;线上业务迅猛扩张,持续分流客流;“专业细分”的新品类崛起,削弱全品类优势;与供应商通道费的合作方式,让零售价难以降低。

面临转型压力的还有永辉超市。2021年至2024年,永辉超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14.65亿元,4年累计亏损近百亿元。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永辉超市表示,主要是由于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主动进行大幅度门店优化以及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零售行业已经步入“两头尖中间空”的阶段。头部企业如沃尔玛、山姆整体业绩向好,规模小的24小时便利店也有发展空间,反而是像人人乐、家乐福类似规模的正好卡在中间,既没有大型综合体的规模效应,也没有24小时便利店的灵活度,没落有其必然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高效和差异化的零售商才能得以生存。

传统零售商的转型之路,仿佛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即使传统零售商开始思考转型,也面临着时间紧迫的问题。与此同时,新零售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折扣零售、会员超市,还是即时零售,都涌现出一批佼佼者。这些新零售商无疑都是传统零售商值得学习的榜样。

如永辉超市尝试转型和调整。2024年,永辉超市开启了向胖东来学习、深度调整的变革之路。2025年6月13日,永辉全国第100家胖东来模式调整的江苏南京江宁万达广场店正式亮相。然而,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也是困难重重。即便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永辉超市今年一季度业绩依然不容乐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辉超市还在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如今,众多传统零售商已纷纷踏上转型之路,积极思考并探寻适合自身的转型方向。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变革,适应零售新游戏规则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那些反应迟钝、调整改革缓慢的零售商往往会被淘汰出局。

至于未来,超市行业该如何突破增长瓶颈?阶段性的调整改革所带来的真实成效如何?超市行业又该如何跨越周期?这些仍需要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杨毅

编辑:肖娟

【来源:金融时报】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