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精密金属材料行业正处于技术路线剧变的前夜。
据《2024-2029年中国金属加工服务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金属加工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1.1亿美元,未来将以4.5%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上升。
在此背景下,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瑞新材”)选择冲刺A股,计划将5.98亿元砸向年产5000吨钛合金材料项目、2.16亿元投向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项目,本质上仍是产能的线性扩张,而非技术维度的革命。
当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创新竞速",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投入能否带来预期回报,正被打上巨大问号。
供应链“双刃剑”:业绩狂飙与大客户隐忧
天眼查显示,康瑞新材成立于2001年6月,总部位于工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江阴市,拥有江阴、南通、沭阳三大生产基地,自有土地46万平米,厂房面积共计约30万平米,精密金属材料年产能超2万吨。
目前,公司聚焦金属材料精密成型领域,专注于为下游精密制造领域客户提供高精度、高性能、特定材质及结构的精密金属材料。
财务数据方面,康瑞新材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曲线。招股书显示,康瑞新材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0.5亿元、24.86亿元、30亿元;净利分别为4756万元、2.29亿元、4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3585万元、2.27亿元、4.15亿元。
支撑业绩持续增长的正是其精密金属材料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其现有产品包括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钛-铝复合材料、钢-铝复合材料、铜-铝复合材料)、精密金属异型材以及精密金属磨光棒、精细金属丝等多元形态的精密金属材料,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工业设备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
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装备、汽车零部件以及日用消费品等领域,目前以消费电子领域为主。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产品已全面覆盖智能手机边框、按键、SIM卡卡托、摄像头圆环等智能手机金属材质外观结构件材料,以及智能手表壳体、连接件、按键、表带等消费电子产品金属结构件材料。
亮眼业绩背后却也暗藏结构性风险。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业务高度依赖于某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文中以X公司代称),X公司产业链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4.39%、88.41%和71.62%,显示出较高的集中度。
这种依赖如同行走钢丝。一方面,公司借此打入富士康、比亚迪、蓝思科技等顶级制造服务商体系,获得技术认证壁垒;另一方面,一旦客户订单波动或供应商资格生变,将直接冲击经营基本盘。
而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也从2022年的1.46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3.99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达27.39%,折射出产能扩张与风险控制的平衡难题。
技术破局背后,钛合金赛道开启卡位战
面对大客户依赖症,康瑞新材的破局筹码押注在钛合金战略上。其募资计划中,5.98亿元投入年产5000吨钛合金材料项目,占募资总额的54.4%,剑指构建“钛合金熔炼→精密成型”全流程制造能力。
技术布局早已悄然展开。2024年11月,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主办,中金协不锈钢供应链分会、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钛合金精密型材制备技术产学研用实践中心颁牌仪式暨专题研讨会”在该公司成功举办。
通过这样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还能促进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从而打造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精密型材中心建设,有效提升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技术产业化进程更为迅猛。在江苏如皋,康瑞盘活500亩废弃厂房建设的钛合金生产基地已部分投产,并积极攻克铝材料抗冲击性能差的技术难点,自主研发出钛铝复合材料,并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器械、汽车等领域。
产能扩张、技术升级的背后更是其精确的市场预判。随着消费电子折叠新品催化不断,钛合金作为智能手机高端化的重要材料之一,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
而康瑞同步推进的4000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项目,则瞄准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多元化场景,为“单一大客户依赖症”开具解药。
在如皋基地的钛铝复合板材冲压轰鸣声中,康瑞新材正以技术共生重构产业逻辑。2024年11月挂牌的产学研用实践中心,标志着其技术突围进入生态化阶段。
当自主开发的钛铝复合材料成功攻克抗冲击性瓶颈,其应用场景已突破手机边框的局限,在折叠屏铰链、人工关节植入体、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等高端领域多点开花。
手握多项专利的康瑞新材也已从江阴小厂蜕变为行业“小巨人”,印证了中国制造从“钢铁裁缝”向“材料设计师”的跃迁。
结语
当显微镜下的钛铝复合界面呈现出完美的冶金结合,这家昔日江阴小厂已悄然完成从单一客户配套商到多产业技术方案提供者的蜕变。
在消费电子与新材料交叉的黄金赛道,那些能承受超高压复合工艺的企业,终将在全球价值链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