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已达成的调解协议未能如期履行,欠款人仅支付前两期款项后便失联。账户被冻结后,他转以配偶名下账号继续经营水产批发生意,规避执行。面对其隐匿经营、拒不履行的行为,禅城法院决定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最终促使其当场支付剩余欠款。这段一年半的货款追讨历程,是禅城法院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的一个缩影。
协议履行两期即断
调解落空走向执行
老陈养殖龙虾等水产品经验丰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生意伙伴。经朋友介绍,老陈与从事龙虾批发生意的陈某相识。陈某向老陈采购了一批水产品,却在支付部分货款后,迟迟不结清剩余的43万余元尾款。因多次追讨无果,2024年3月,老陈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陈某支付剩余货款及利息。
案件诉讼过程中,承办法官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通过讲合作、讲共赢,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货款核减按43万元整计算,从2024年8月起,分六期支付,第一期支付8万元,后每月支付7万元。
然而,陈某仅支付了前两月的货款,便没了踪迹。无奈之下,2025年1月,老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账户查无财产
线索指向亲属名下经营
案件进行执行程序后,禅城法院第一时间对陈某名下的财产进行全面查控,并向陈某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责令其限期履行还款义务并如实申报财产状况。但陈某态度消极,对生效的法律文书置若罔闻,拒不配合执行工作。同时,经查询,陈某名下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今年6月,事情迎来转机。老陈向执行法官反映线索,称陈某仍在从事水产批发生意,并提交了陈某与其他养殖户交易的证明。
“批发生意资金流水大,但他的账户已经冻结,很可能是利用其亲属的账户经营,有资金转移的风险,必须尽快核查财产线索。”执行法官迅速开展分析研判,决定传唤陈某至法院。
起初,陈某矢口否认继续从事水产批发生意,但执行法官让他出示正在使用的手机、微信账单流水和聊天记录,发现陈某正是通过妻子实名认证的手机号注册微信,微信中还有大量水产交易沟通记录和巨额资金流水,仅2025年2月至6月,收入金额达1151万余元,支出金额达1118万余元。
在铁证如山的账单流水面前,陈某这才承认,他在自己的微信账户被冻结后,使用妻子的微信账户继续生意往来。
司法拘留显威慑
当场履行化纠纷
查清财产后,考虑到微信账户中的资金可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宜直接冻结划扣。执行法官对他耐心引导,向他阐明执行的法律依据,并告知拒不履行的后果。数小时后,陈某依旧态度强硬,并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
“你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规避执行行为,多次拒不配合,法院现依法对你实施司法拘留十日。”多次释法说理无效后,执行法官决定依法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并宣读拘留决定书。在司法拘留的强大威慑下,陈某态度发生了大转变,表示愿意配合执行。
最终,6月25日下午6点,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陈某与老陈达成和解,陈某一次性支付了剩余的货款,该案顺利执行完毕。禅城法院也提前解除了对陈某的拘留措施。
这起案件的成功执行,正是禅城法院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的一个缩影。禅城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注重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相结合,深入开展小案必执、法护民生“铁拳”等执行专项行动,用实际行动确保胜诉权益及时兑现。2025年以来,执结案件10821件,执行到位金额12.61亿元,罚款、拘留、移送追究刑事责任47人次。
文|记者 黄松炜 通讯员 熊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