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饮江湖中,蜜雪冰城堪称一位传奇侠客。从1997年郑州街头一家小小的刨冰店起步,历经二十余载的摸爬滚打,如今已成长为全球门店超4.6万家的茶饮巨擘,于2025年3月成功登陆港股,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它以独特的“低价+规模”打法,在竞争激烈的茶饮赛道杀出血路,然而,繁华背后,也暗藏着诸多隐忧。
一、低价利刃,所向披靡
蜜雪冰城的成功,低价策略无疑是其手中最锋利的武器。当一众茶饮品牌在中高端市场拼得头破血流,纷纷以新奇原料、精美包装、创意营销抬高价格时,蜜雪冰城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平价”做到极致。招牌产品冰鲜柠檬水,多年来始终坚守4元一杯的价格底线,珍珠奶茶、蜜桃四季春等热门饮品,售价也大多在6-8元区间。这种近乎“白菜价”的定价,让茶饮不再是偶尔为之的轻奢享受,而是成为大众日常触手可得的消费选择。
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群体和下沉市场居民而言,蜜雪冰城的吸引力难以抵挡。在大学校园周边,蜜雪冰城门店往往门庭若市,学生们三两成群,手持蜜雪冰城的饮品穿梭在校园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县城和乡镇,蜜雪冰城更是凭借亲民价格,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当地居民休闲聚会、消暑解渴的首选之地。据统计,蜜雪冰城超57%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低价策略精准命中下沉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为其构筑起坚实的市场根基。
二、规模效应,铸就供应链传奇
低价策略得以持续实施的背后,是蜜雪冰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蜜雪冰城深知,要想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必须从源头把控成本。为此,它构建了一条覆盖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等全环节的完整供应链。
在生产端,蜜雪冰城拥有多家自建工厂,自主生产核心原料,如果酱、浓缩果汁、茶叶等。以其在河南的果酱工厂为例,大规模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使得每瓶果酱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通过与优质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源头直采,进一步压缩采购成本。在仓储和物流环节,蜜雪冰城在全国布局了多个仓储中心,并组建了专业的冷链物流车队,确保原料能够及时、高效、低成本地配送至各个门店。
这种垂直整合的供应链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更保障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从原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在蜜雪冰城的严格掌控之下,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店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供应链的规模效应愈发显著,成本得以进一步优化,从而形成了“低价吸引消费者-门店扩张提升规模-规模降低成本-更低价格回馈消费者”的良性循环。
三、营销出圈,“雪王” IP 深入人心
在营销推广方面,蜜雪冰城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智慧,成功打造了极具辨识度和传播力的“雪王”IP。这个头戴皇冠、手持权杖、笑容憨厚的雪人形象,自诞生以来便迅速风靡全国。蜜雪冰城围绕 “雪王” 展开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营销活动,从魔性洗脑的主题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在大街小巷传唱,到社交媒体上各种以 “雪王” 为主题的创意短视频、表情包广泛传播,再到线下门店推出的 “雪王” 玩偶互动、主题门店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强化 “雪王” IP 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雪王” IP 的成功塑造,不仅为蜜雪冰城带来了极高的品牌曝光度,更极大地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消费者购买蜜雪冰城的饮品,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出于对 “雪王” 这个可爱形象的喜爱和认同,愿意主动为其进行口碑传播。这种强大的品牌粘性,使得蜜雪冰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四、繁华背后,隐忧重重
任何商业帝国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蜜雪冰城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积攒了不少深层次问题。这些隐忧如同潜藏的暗礁,若不及时清理,随时可能让这艘巨轮在前行中遭遇危机,揭开繁华表象,其背后的困境值得深思。
(一)门店饱和,单店效益下滑
尽管蜜雪冰城在门店扩张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门店数量的急剧增加,市场饱和度问题逐渐凸显。在一些城市的核心商圈、高校周边以及人口密集的社区,蜜雪冰城门店过于密集,甚至出现了 “几步一家” 的现象。以河南某县城为例,在不到 3 公里的商业街上,竟然开了 8 家蜜雪冰城门店。这种过度加密的布局,导致门店之间相互分流客源,单店营业额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部分门店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加大外卖补贴等手段,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据媒体报道,在东北某三线城市,新加盟的蜜雪冰城门店开业后发现,半径 1 公里内已有 3 家同品牌门店,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日均需售出 400 杯饮品(客单价 6 元)方能保本,经营压力巨大。而蜜雪冰城 2024 年闭店率已超 6%,部分区域因门店过密导致单店营收下滑的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门店饱和问题的严重性。
(二)食品安全,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对于蜜雪冰城这样大规模的连锁茶饮品牌而言,更是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蜜雪冰城却频频因食品安全问题陷入舆论漩涡。从门店员工脱鞋脱袜后将脚伸进水池中,到饮品中喝出干燥剂、异物等,这些负面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严重损害了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蜜雪冰城采用的是加盟为主的经营模式,全国数万家门店分散在不同地区,由众多加盟商自主运营,这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虽然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强调了对加盟商的严格管控,要求门店遵循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难度大、部分加盟商自律意识不足等原因,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 2025 年6 月 9 日,涉及蜜雪冰城的投诉超过 1 万条,其中不乏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投诉内容。这些投诉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更对蜜雪冰城的品牌声誉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产品创新乏力,消费升级下的困境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于茶饮产品的品质、口味和创新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蜜雪冰城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平价路线,产品原料和工艺相对较为传统,在产品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创新速度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以水果茶为例,蜜雪冰城的水果茶产品大多采用常见的柠檬、草莓、百香果等水果,配方较为常规,缺乏新颖的口味组合和独特的产品卖点。相比之下,喜茶、奈雪的茶等竞争对手则不断推陈出新,引入油柑、黄皮、刺梨等小众水果,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爆款产品,吸引了众多追求新鲜和个性化的消费者。
此外,蜜雪冰城的产品上新速度也较慢。2021 年仅上新 10 款产品,2024 年上半年仅上新 5 款,与竞争对手年均上新超 30 款的频率相比,差距明显。产品创新乏力,使得蜜雪冰城在面对消费升级浪潮时,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逐渐失去对部分中高端消费者的吸引力,品牌增长面临瓶颈。
五、未来展望: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重重困境,蜜雪冰城的破局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精准施策,找准方向,便能在困境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未来的茶饮帝国能否续写辉煌,取决于当下的每一步抉择。
(一)优化门店布局,提升单店效益
面对门店饱和问题,蜜雪冰城需要重新审视门店布局策略,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升。一方面,应放缓在城市核心区域和门店密集区域的开店速度,将重点放在空白市场和潜力区域的开拓上,尤其是加大对乡镇市场的渗透力度。
目前我国仍有超过 80% 的乡镇地区尚未开设蜜雪冰城门店,这些地区消费潜力巨大,市场空白点多,是蜜雪冰城未来门店扩张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对于现有门店,要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提升单店效益。例如,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消费习惯,优化产品组合和定价策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出杯效率;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外卖业务占比,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增加门店收入。
(二)强化食品安全管控,重塑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是蜜雪冰城的生存之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管控。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到门店销售的全流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可循。
其次,加大对加盟商的培训和监管力度,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课程,提高加盟商和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门店的日常巡查和不定期抽检,对于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门店,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积极主动回应消费者关切,及时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事件,通过透明化的沟通和积极的整改措施,重塑消费者对蜜雪冰城品牌的信任。
(三)加大产品创新投入,紧跟消费升级趋势
在产品创新方面,蜜雪冰城需要转变思路,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可以尝试引入新的原料、工艺和口味组合,开发出既符合大众口味又具有独特卖点的茶饮产品,如结合健康养生理念,推出低糖、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功能性茶饮;针对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需求,打造定制化茶饮服务。
此外,要加快产品上新速度,保持品牌的新鲜感和活力,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需求。同时,注重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通过精美、时尚的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四)深化海外市场布局,打造全球化茶饮品牌
尽管出海面临诸多挑战,但海外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依然为蜜雪冰城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机遇。蜜雪冰城应继续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在巩固现有东南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至欧美、中东、非洲等地区。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进一步加强供应链本土化建设,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品牌营销推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与当地知名 IP 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熟悉海外市场运营的专业人才,为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懈努力,将蜜雪冰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茶饮品牌。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蜜雪冰城唯有正视不足,积极寻求破局之道,通过优化门店布局、强化食品安全管控、加大产品创新投入和深化海外市场布局等一系列举措,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续写茶饮帝国的新篇章。否则,千亿市值的辉煌可能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