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右江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
5月10日,全国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此次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含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三个方面,其中一些新规,如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不再需要户口本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针对热议话题,市民有何看法?新规是否吸引了更多人登记领证?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多数市民为这一便民举措叫好,但也有一部分人对新规的安全性和适应性存在顾虑。
婚姻登记不再需要户口本,市民办理业务更便捷
5月12日当天,右江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迎来新规实施后的第一批新婚夫妇,数对新人对新政的实施表示支持。“现在领结婚证这么方便,不用回老家拿户口本,真是省了不少事!”市民刘女士与爱人是多年异地恋修成正果,两家人商量好5月中旬领证,正好碰上了新规施行,两人不用返回老家,也不用麻烦家人把户口本寄来,只用身份证就顺利领到了“红本本”。“今天登记的新人基本都知道这项新规,我们也正在根据新规内容更新登记流程图。”右江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办理婚姻登记只需要查验身份证就能通过全国政务信息平台核验当事人户籍、婚姻状况等信息,查验的证件少了,办理时间也缩短了。
在右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2025年5月10日起实施……”记者了解到,早在“婚姻登记不用户口本”新规正式施行前,我市就着力宣传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的内容,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自2022年以来,我市逐步开展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全区通办”“跨省通办”,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无需再回户籍地,解决了群众办理婚姻登记“多地跑”的问题。同时,开展婚姻历史数据补录和婚姻档案电子化录入工作,提高婚姻信息核验的准确性,让群众档案查询更便捷。
下一步,我市还将推进婚姻登记机构规范化建设,对全市婚姻登记机构进行优化布局,完善结婚登记室、离婚登记室、颁证室、婚姻家庭辅导室等功能区的建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登记服务需求;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量,从制度约束、优化服务、规范流程等方面入手,开展预约登记、家庭辅导、颁证仪式等多元化服务。同时,拓展婚姻登记服务覆盖范围,适时将服务延伸至偏远乡镇等,为当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提供便利;打造结婚登记户外打卡点,积极推进“公园式”婚姻登记,打造一批户外结婚登记打卡点,为新人营造“甜蜜见证”的全新场景。
市民声音:便利与担忧并存
从“证明满天飞”到“数据代跑腿”,“领结婚证不用户口本”看似一小步,却是公共服务理念转变的一大步。面对新规带来的便利,不少市民表示支持。
市民农凤腾对新规十分认可,她说:“以前我们结婚的时候,要跑来跑去准备一堆材料,现在申领结婚证越来越方便,年轻人真是少了很多麻烦。而且准备的材料少了,办理登记也更快了。”蒙剑博是一名单身未婚青年,他对“领结婚证不用户口本”的新规表示支持:“我觉得这个新规挺好的,既省时又便利。”从事IT行业的王先生也认为大数据时代就该这样,政府打通数据壁垒比让群众多跑腿更合理。
也有市民表示担忧。刚刚登记结婚的刘女士和爱人都是百色本地人,她说:“站在新人的角度来说,新规确实很便利,但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说,父母也许会担忧,担心子女私自在外面结婚却不跟家里人说。”市民甘女士也表示,新规为真心想要结婚的情侣提供了便利,但是谈恋爱容易,结婚却是一件慎重的事情,“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最好是征求家里人的意见,如果简化流程,年轻人容易冲动,容易会把婚姻当作儿戏。”甘女士说。而市民陈女士则担忧领证不用户口本了,是否会产生骗婚等情况。对此,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解释,系统会核验身份证芯片信息,并与民政、公安、法院等多部门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冒用身份风险不升反降。
律师建议:出台配套实施细则,让便民新规行稳致远
新规在简化行政程序与保障婚姻自由之间找到了创新平衡点,但需要通过“技术赋能+制度补位”构筑法律“防火墙”。广西齐川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材认为,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户口本要求是因为居民身份证集成的信息已能满足登记核查需求,无需户口本来确定管辖地。推行“全国通办”是为了满足人口流动的现实需求,让婚姻登记更便捷。这一调整体现了法律顺应社会发展,注重保障公民权利,提高行政效率,使婚姻登记制度更符合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的特点。
如何实现便利和安全的双赢?李建材建议,未来还需建立全国统一婚姻登记公示平台,增强婚姻登记信息透明度,公众能通过平台查询相关婚姻登记信息,起到监督作用,防止重婚等违法现象发生,也能让当事人更全面了解对方婚姻状况,保障婚姻安全;完善婚前信用查询机制,让当事人在婚前更全面了解对方信用状况,包括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涉及经济纠纷等,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婚姻风险;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安全保护,强化信息安全管理,防止婚姻登记信息泄露,保障当事人隐私安全;强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增加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调解等服务,提高当事人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性,从源头上减少婚姻纠纷和家庭矛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