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钢企“第二料仓”加速成长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立足江河交汇,面向绿色智能,打造高品质钢厂原料供应基地

沿江钢企“第二料仓”加速成长

  本报记者 朱婕

  铁矿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京杭大运河与长江黄金十字水道的交汇处,由宝武资源镇江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武镇江公司”)打造的大港港区矿石混配基地,正加速成长为沿江钢企“第二料仓”。

  作为长江流域铁矿石供应链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大港港区矿石混配基地是宝武资源与江苏省港口集团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双方共同固链、补链、塑链、强链推进“港航货、储运贸、港产城”一体融合的示范。去年3月7日,随着满载4.5万吨宝武资源利比里亚Bomi矿首批铁矿石的“扬子猎鹰号”顺利靠泊镇江港,该项目宣布正式投产。这也标志着宝武资源在构建矿产资源保障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位于镇江港南侧的2.5万平方米的全封闭混匀大棚内,记者见到了有着响亮名字的“丝路粉”,自码头上岸,经过4公里皮带运输,进入混匀操作环节,随后粒度均匀的混配产品,被堆成“金字塔”状,等待奔赴沿江钢厂。

  “宝武资源使用的原料稳定、配比精准,加上平铺截取等工艺加持,有助于产品的标准化。”宝武镇江公司总经理马骁荣介绍,基于此,整个基地可以辐射宝武沿江钢厂,为其提供定制或标准化矿石加工产品,以及冶金矿产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当前我们正在海外积极开发自己的铁矿石资源,等陆续投产后,会运到镇江基地进行混配加工,发挥‘第二料仓’作用,同时这也是宝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四化方针’的具体实践。”

  这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铁矿石混配加工基地,目前正以“黑灯工厂”模式运行,一步一跨越式加速发展。宝武镇江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经理罗锐介绍,在1公里外的中控室内,他们对生产现场进行远程操控,“现场无人化作业,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和安全风险。”

  数据显示,该项目2024年营收3.08亿元,预计2025年产能、产量翻番。

  “镇江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既可以通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开普船,也就是好望角型货轮抵达的最上游的大港。同时也是大运河和长江黄金十字水道的交汇点,可以往北辐射到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马骁荣介绍,作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绿色资源示范公司,宝武镇江公司积极融入钢铁生态圈,在有利的物流节点布局综合加工基地,创立铁矿石加工品牌、打造长江中下游铁矿石精混加工和库存示范基地,一方面是实现自身体系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努力成长为“有自己掌控的资源”“有嵌入客户供应链的营销服务网络”“有一体化的供应链增值服务”的“三有”铁矿石供应链公司,另一方面,希望为镇江港产城融合发展壮大,贡献宝武资源的力量。

  马骁荣透露,后续他们将加快大港港区矿石混配基地的生产运营进度,拓展港口、加工、贸易一体化融合业态,助力钢铁生态圈大原料体系升级,把基地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最具影响力的铁矿石产品贸易和加工集散基地。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