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转型升级 东莞工业进阶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东莞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

  东莞将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产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图/莞宣提供

  去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营收27691.5亿元,以同比增长12.3%的亮眼成绩,成为全国工业十强城市榜单的第七名,展示出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实力。今年,东莞提出,围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世界工厂”到“国际制造名城”,东莞,一直在进阶!

  去年东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

  近日,2024年中国工业十强城市榜单揭晓,东莞以规模以上工业营收27691.5亿元,同比增长12.3%的亮眼成绩,成功超越宁波、无锡、天津,位列全国第七。国际制造名城东莞,凭借坚实的工业基础,推动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东莞的工业实力有多强?东莞市工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东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小升规”企业数量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1.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位居全国前列。这些数据显示了东莞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发展韧性。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东莞新增培育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增至15家,排名升至全省第4;新增3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达92家,位列全省第4;新增4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培育236家;新增3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超3300家;新增66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5493家,总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截至目前,东莞已培育形成184万户经营主体、22万家工业企业、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3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上市企业、3家营收千亿元级企业等组成的优质企业梯队,工业体系涵盖3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

  这是东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扎实基础和底气。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今年,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自然不会缺席。近年来,东莞的机器人生产企业蓬勃发展,并反哺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目前,东莞机器人生产企业有4700家。近年来,随着东莞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在这场机器人的竞争中,东莞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链完善为支撑、以应用场景为抓手的系统性突围。

  拓斯达控股子公司——埃弗米为高端制造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其中,DMU-40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动化可以高效完成人形机器人关节、摆臂等复杂曲面加工,助力行业突破制造瓶颈,颇为引人关注。埃弗米创始人、总经理黄永生透露,一季度生产计划排产饱满,订单交付节奏紧凑。

  墨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与普渡机器人合作推出的全人形机器人PUDU D9,已在医疗、工业、服务领域开辟新场景。其中,该企业的“仿人手”订单量与去年相比已暴涨十倍。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鑫介绍,公司推出的新款“机械手”的每个手指头上覆盖了100个感应点,这使得机械手具备了高密度且灵敏的触觉,在触碰感知方面真正达到了“仿人手”的水平。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领域“链主”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被誉为“高端智能装备界多面手”的机器人企业,聚焦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也是国内少有的实现全线覆盖的机器人企业。该公司研发的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通过将机器人身体的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并依托云端的强大算力,新一代X5平台能够精确接收并执行由大模型下达的指令,显著提升了智能机器人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效率和效果。

  东莞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东莞强大的产业基础,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得东莞成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场景落地的绝佳练兵场。围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东莞正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2025年,东莞以“一号文”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一文件通过十大方面的具体措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升级。

  东莞提出,围绕“人工智能+”行动,东莞计划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将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通用场景的深度赋能。根据规划,到2027年,东莞将打造不少于100个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在东莞一家企业内,一台履带型移动机器人正在园区内匀速前行,另一台全向型移动机器人展示了包括定位、导航、移动、避障等在内的基础功能。只要在这些机器人的底盘上进一步部署机械臂、传感器等设备,就可以满足小到衣物折叠等家庭场景、大至生产线流水线作业等在内的更多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松灵机器人(东莞)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鹏介绍:“我们目前跟各大高校、各大科研单位以及知名的前沿企业一共合作了超过500个场景的项目,累计在全球实施了3000多个具体的机器人应用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了安防巡检、农业、物流等相关方向的应用。”

  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产业

  东莞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现有机器人制造重点企业208家,其中规上企业147家,年营业收入约316亿元。2024年,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2.29万台(套),增长21.7%,占全国4.11%、全省9.27%。同时,东莞培育出一批行业标杆,集聚了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东莞还涌现了宇瞳光学、奥普特等机器视觉行业龙头,全市机器视觉产业营收占到全国市场十分之一。奥普特获批建设省机器视觉制造业创新中心,思谷智能在人形机器人柔性传感器领域、本末科技在直驱电机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东莞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方向。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以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为契机,大力拓展机器人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不断壮大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财经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4月28日 09:05[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