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5.4%,新动能按下经济加速键 |新京报快评

▲3月25日在广东佛山市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拍摄的工业机器人产线车间。图/新华社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03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42亿元,增长5.3%。

从产业数据变化来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领先其他行业。这一点可以从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得到验证。今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增速较2024年加快0.9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和9.7%,增速较2024年分别加快3.1个和3.5个百分点。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8%、17.8%和16.4%,反映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价值链持续迈进。

从制造业的基本盘整体向好再到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加速度,第二产业的变化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依然是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的态势。特别是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的显著增长,也进一步证明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

回过头看,制造业基本盘的稳健,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能够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制造业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的新动能注入,也为经济增长按下加速键。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方式深刻变革,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极大提升生产效率。绿色能源的崛起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光伏、风电等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是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众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制造业向中高端价值链的迈进,同时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一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不仅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枢纽,第二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比如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的快速增长,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通信设备的普及和升级,则进一步促进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这种产业链的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政治经济出现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制造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这些在中短期依然可能会成为影响企业经营乃至发展的重要变量。

面对多变的环境,我们恰恰更加需要保持定力,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来自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强劲增长,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业将继续沿着中高端价值链的方向稳步前行,为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开放注入更多动能。

撰稿 / 陈白(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军


(财经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