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付琳 谭世波 陈卫红
《光明日报》( 2025年04月16日 10版)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扎根江津大地办教育,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创新构建“全劳动教育体系”,开展普职融通下“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探索与实践,取得积极成效。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经验在教育部主办的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成果被主流媒体报道60余次,吸引全市41个区县的中小学和云、贵、川、陕、甘等地区的学校来校交流学习。
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劳育改革
作为重庆市江津区属中职学校,学校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落实教育部等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制定《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服务江津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依托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区域性、整体性、体系化开展劳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对接劳动教育场域单一和师资不足等问题,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全主体、全贯通、全链条、全融入”的“全劳动教育体系”。以全主体协同实施解决师资与场地不足的问题,以全贯通一体实施解决内容与学段割裂的问题,以全链条完整实施解决过程不全、劳与育脱节的问题,以全融入并轨实施解决功能隘化、作用窄化的问题,创新落地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
以劳动教育撬动职普融通 促进“五育”协同发展
学校坚持以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作为职普融通的实践载体,通过职业体验促进职普融通,提出全主体、全贯通、全链条、全融入的“全劳动”理念;将劳动实践与道德认知、知识学习、身体健康、审美能力等连在一起,把劳动过程转化为教育过程,以劳动教育驱动“五育”协同发展。
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 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推进“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结合国家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一体化纵向贯通研制“大中小幼”劳动教育清单、开发“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手册;劳动教育实践实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的“十大任务群”全覆盖;编写《劳动教育与实践》等劳动理论专题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劳动理论系统性教育。
劳动教育工作成果丰硕
服务中小学校劳动综合育人成效好。目前,学校已承接区教委安排的10万余名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和职业体验工作;通过劳动教育增强了学生“爱”劳动的意识、培养了“会”劳动的能力,彰显了劳动综合育人价值。全区中小学学生参加与劳动有关的竞赛获市级及以上奖项526人次,有效促进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一校一品”建设。
服务中职学校劳动专业育人成色足。学校劳动教育帮助师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学生崇尚劳动、辛勤劳动,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94金、86银、58铜,1名学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毕业生中涌现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6位杰出代表。教师热爱劳动、创新劳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12金、7银、5铜;教师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5人次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服务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成就大。学校创建的江津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被评为江津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服务中小学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彰显服务力的新名片,作为全市中职学校服务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标杆,引领学校成为重庆市中职“双优”学校(A类)。
学校教师主研的《四化合一五育共生开展幼儿劳动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2024年江津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编写初中学段劳动教育教材《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手册》,参与编写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劳动教育与实践》并在全市推广使用,主编《茶文化基础》《幼儿园劳动启蒙教育操作手册》等教材;参与起草劳动教育清单,并被重庆市教委采用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推广,参与教育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清单研制。劳动评价改革项目入选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
(作者:付琳 谭世波 陈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