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抓手,将学校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体系更明晰、实践体系更完善等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产教融合、技能平台、数字资源等优势,全面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积极探索,构建“双创”育人新范式
基于认知发展规律,从农业农村知识输入到乡村农户产品输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课程、训练、作品、项目、产品为载体的“五进阶”高职“双创”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目标体系,分阶段培养学生“双创”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脱贫攻坚精神和“三农”情怀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社会担当,培育知农爱农的新兴人才。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构建“五入五出双主线靶向”课程思政教学新范式,以“入眼、入耳、入手、入脑、入心”五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细节,以“写出、说出、画出、做出、用出”五出测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施效果,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形成“教学相长、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
平台赋能,形成“双创”育人新体系
依托智慧水利等4个产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乡村发展对“双创”人才在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重点要求,校企携手开发《乡创案例剖析》等7门“‘双创’+乡村振兴”特色课程群,形成“启蒙—夯基—提升—拓展”四阶递进的“1+N”模块化课程体系,目前已建成专创融合在线精品课程37门,其中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门,出版新形态活页式、数字化教材15部,其中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
学校深化校地合作,携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口县等地共建6个乡村振兴学院,实施“‘双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组织“河小青”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开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需求调研等,实现学生与农民、农业及农村“零距离”精准对接,培养学生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
学校创建“‘双创’+乡村振兴”产创联盟,与校内孵化企业共建“技术驿站”,选派13名涉农专家带领学生技术下乡、项目进村、成果下田,通过实践技能训练完成“技术化”积淀,通过实战演练完成“商品化”进阶,通过项目孵化完成“市场化”转化,创新建构“三化递进”创新创业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新形式。
“三融”合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人才培养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推进专创融合、产创融合、赛创融合,构建“双创”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程重构、实践赋能、资源协同的立体化设计,打通“知识传授”与“能力生成”转化渠道,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深度耦合。校地企深度合作,瞄准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实践“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助力创建“一村一品”,实现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双向驱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构建“二级学院、学校、省部级、国家级”四级竞赛体系,每年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全面振兴项目立项、孵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一个项目、一次竞赛,做到“以赛促学、以创赋能”。
近年来,学校“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学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中荣获成长赛道职教组金奖2项。学生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创新创业项目累计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铜奖11项。1名学生成为“铜梁龙舞”非遗传承人,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精准帮扶项目“苗妹香香”创造营收6200余万元,助力2县2镇18村700余户农户增收。2023年5月,学校组织申报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水电实践——以‘苗妹香香’特色项目为例”入选教育部评选的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边界,强化实践教学与乡村全面振兴需求精准对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支撑。
数据来源: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