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行说法,叫「中产返贫三件套」:房贷,老婆不上班,孩子上国际学校;
早些年,时势造英雄也造了很多中产。据数据统计,中国大概有4.7亿左右的中产阶级人口,处于社会的中间层,他们挣得不少,就总想往上够一够,想突破圈层,难如登天,但如果向下走,却易如反掌。
在中产里,有一波想要自救的人,开始了另一种「返贫三件套」:咖啡、奶茶、烘焙店。
鲁莽创业,几乎都在中产辞职或被优化后开始的,又要挣钱还要有时间,还要顾及面子,开咖啡店、奶茶店、民宿、书店、烘焙店或花点等等创业之路。
最后可能连守住手中原本的财富,都变成了难题。「中产」,都变成了「中惨」。
老鬼:本想脚踏实地开咖啡店
在35岁大关之前从大厂辞职,就把北京的房卖了,低价卖的赔了200万,然后握着卖房子的钱回到了老家县城。
卷不动了,做技术的职业晋升很尴尬,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做了2年的项目,说结束就结束了,太累了,就辞职了。本来想得挺好把房子一卖我就舒舒服服回老家躺平,但又不能啥也不干,就想脚踏实地干个小咖啡店,结果每天都在赔钱。林林总总算下来,现在是一百多万已经花出去还没看到回头钱。
我最大的错误就是300多平的店开到了个非常偏的地方,还是个高架桥下面,当时就图地方大租金便宜一下租了5年,我装修也比较节省,所以前期我没花太多钱。刚开始就是人太少了,通过大众点评或者社交软件上来的人也很少,一天10个人都多说了。
我都自我怀疑了,可能我潜意识里还是爱卷吧,开个小店我都开不好?不赚钱?我不信。
因为地方偏房子转手又不好转,后来我又把店重新装修了一下,一认真装修钱就又花得多了,但是也就是为了追求网红感也拼了。现在确实好多人自发的在小红书抖音上发我们家的店面,来的人确实多了,问题又来了就点一杯咖啡能拍一下午,占了座位不说,闹哄哄的,很多想安安静静喝咖啡的人反而不来了。其实里外里也是赔钱。
我现在每天想着店里的事,感觉操心的时候比上班都累,想做好喝的咖啡,但是来的人少,想做网红店,也不知道能不能长远,上班时候就想着工作就行了,现在睁眼闭眼全想着“钱钱钱”。我准备好好做咖啡豆这趟线,看看能不能赚回来。
现在算上之前卖房子赔的200多万,回趟老家将近500万没了,我已经不算中产了。
阿甘:国企裸辞给员工打工
我是继承制「中产」,家里有米但不是大富大贵,毕业就进了老国企,那时候也年轻,工作了好几年感觉一眼就能看到老,特别想自己干点买卖挣钱,就把我爸给我的房偷偷卖了,裸辞跟朋友合伙干餐饮了。
跟几个都想创业的朋友一起,全是年轻人就很想做「网红店」,前期投入太大了,没经验,开始店租的就大,租金20多万,店面和停车场全重新装的,装修费、设计费、设备费等,还没开业100万就已经投进来了。
虽然是商圈,但是位置是个死胡同,试营业就没啥人,我们就小红书大众点评开始投推广,开始很有效,很多人通过网络找来,每天都在排队,但是翻桌率特别低,很多人就是为了拍照来的,单桌时间拉得特别久,也不是来吃饭的,排队就是得等前面拍完照才能上桌。我们店确实经历过爆火但非常快就结束了,大众点评上很多差评,排队时间久,吃的不好吃,平台就直接把我们限制了。
后来我们算了一下总账,决定及时止损,看起来火了的「网红店」能不能赚到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我们上的套餐168、268、428元的,大部分来打卡的都是168,或者点个饮品都能拍半天,拍照时间太久,翻台率上不来。真是全员零经验,所有产品都是为了拍照好看做准备的,味道没有很重视、甜品、饮品花样做得特别多,种类太多服务员雇得也多,导致我们运营成本一下子高了很多。几天纯利都不够房租和成本的。每天都好像在给员工打工,挣得大部分时候都不够开工资的。
创业真不是想当然的,干餐饮看起来是零起点,也不一定是高收入。
地主家没有余粮了,中产也折腾不起啊。
Cathy:重生之我在西双版纳开民宿
想有一间被山野和绿树环绕的小院,阳光洒下窗台,和客人们喝着咖啡聊聊天,躺平还不耽误赚钱,辞职去云南开民宿是很多中产的终极梦想。
我是画插画的,怀孕之后我就不上班了,家庭收入开销全靠我爱人一个人,他做摄影的,赚得不少,工作地点和时间比较灵活,现在孩子大一点了,想让孩子在一个轻松的环境度过童年,我就准备自己创业开民宿。
大理竞争和投入太大,就选在西双版纳了,这边房租相对便宜。确实没想到一踏入这行才知道水深水浅。
首先失策的就是盘子铺大了,租了好几个别墅,租金再便宜累积下来也的几十万了,位置好的押金还高,有的我还踩了装让费的坑。我为了省点钱,都是简单翻修,换软装,加了一些绿植,这就跟别人精装的竞争不过。
其次就是客源,前期私域推广没啥用,要想有客源就只能好好做线上,每个平台抽成不一样但都不少,只能再花钱买流量,求好评,每间房都在倒贴。到旺季“价格战”的时候,因为房子没有亮点拼设计拼不过,有的是设计好价格还低,我们只能定价更低,更赔钱……
为了节省成本,就雇了一个阿姨,根本忙不过来,上到洗床单打扫卫生,下到修马桶修电器全都我们自己干,自己已经是全能型选手了。这一年最大的一笔挣钱就是过年的唯一一单,一个大哥租了两个月,其余全都是赔钱,旺季不赚钱,淡季撞不上大运就纯赔钱。最后眼看着钱是一点点没的,都感觉是自己在被动「返贫」。
本来想的是岁月静好,带娃看书,悠闲自在,没想到是负重前行。今年还是准备重新认真装修,希望之前花的冤枉钱,走的冤枉路,至少回来一点点。
Tina:辞职创业,再辞职再创业
我承认我是个文青,我有个开酒馆的梦,很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酒馆。
我之前一直在广告公司上班做创意的,很幸运的职场中遇到了很多贵人,那些年拼得很,晋升很快,再加上我有一些私活外快,赚得确实很多。还有我吃上了红利期,08年毕业就买了房,在北京能算得上小中产了。跳槽到了甲方之后,没有那么累了,开酒馆的心思就活跃起来了,刚开始在北京小试牛刀了一下,合伙开的,心不齐,没撑到4个月。但是也算是稍微摸到了一点门路。
疫情的时候,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很大影响,纠结了很久还是决定辞职,举家搬到了海南。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开酒馆了,在海边开个酒馆很有氛围,接盘了一家酒吧,加上装修投了不到50W,这次单打独斗前期还是可以的,很多朋友都来捧场,做了很多活动营销,旺季吸引了几波客人,但是后期不行了,很多营销其实都是感动自己,不落地。再加上这边租金高,客群少,人工费高,很多政策限制,运营成本一直在增高。平时自己的那些私活收入还有部分积蓄几乎都投入到店里已经有点感觉捉襟见肘了。
23年家里老人身体出现问题,只能把店关了,带家人回老家了,我先稳定的找了个工作,方便照顾家人。24年年初我又辞职了,还是想开酒馆,这次我把北京的房卖了,租了个楼上楼下300多平,根据我老家的环境,我把楼下做成了自取酒水或者零食的超市,楼上是民谣酒吧,重新装修花了80多万,开了一年多了,现在仍然是负支出,希望之后能有好转吧。
中产看似为了情怀创业,其实都在撞诗和远方的南墙。那创业到底是陷阱,还是乌托邦?
撰文 CW
编辑 回收不锈钢脸盆
排版 紫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