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3张!支付行业出清再提速,累计注销牌照已近百张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第三方支付行业出清再提速。2025年刚刚过去1个月,又有3张支付牌照被注销。这3张支付牌照分别属于汇明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明商务)、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电子支付),备注信息基本为“不予续展(换证)”。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支付牌照减量不断提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累计被中国人民银行注销的支付牌照为99张。其中,在2022年至2024年的3年间,注销支付牌照总量就达到50张。中国城市专家网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支付牌照数量减少是支付行业进行深度优化和洗牌的一个直接体现。

“近年来,随着支付行业业务日益复杂,行业监管也趋严。为了避免出现潜在的金融风险和非法活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对反洗钱、账户管理等基本合规领域严格要求,同时扩展了对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管范畴,尤其在消费者保护、数据安全等领域。一些支付机构因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或面临合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挑战,选择注销牌照或被整合。”林先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三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3家被取消支付牌照的公司均接到过监管罚单。

其中,汇明商务因未按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变更事项、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备案手续、未按规定公开披露相关事项、未按规定留存特约商户相关资料、未与特约商户签订受理协议,以及预付卡充值业务不规范等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处以33万元罚款。

据了解,汇明商务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为1.02亿元。2013年7月汇明商务首次获得支付牌照,之后连续三次获得续展。股权信息显示,该公司归属于上汽集团,其支付品牌为“车享付”,主要为上汽集团的O2O电子商务平台车享家提供支付服务,曾推出带有充值支付和积分兑换等相关功能的会员卡产品。

相比之下,得仕股份接到的罚单更多。早在2022年2月,得仕股份就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而被处以430万元罚款,被责令限期改正。2023年12月,得仕股份又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而接到天价罚单:没收违法所得242.62万元,罚款8630.5万元,合计遭罚没超8873万元。

得仕股份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25日,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等。

中汇电子支付更是接罚单接到“手软”。

中汇电子支付在2018年就被曝光清算系统故障、重复付款3.6亿元。2021年9月,中汇电子支付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罚款1399万元。2023年10月,中汇电子支付因未按规定办理特约商户资金结算、未按规定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未按规定设置收单银行结算账户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328.11万元,罚款6762.5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汇电子支付总部位于天津,在全国各地设有分公司。中汇电子支付于2013年1月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服务于航空票务、电子票务、教育、外贸等数万家行业客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看来,汇明商务等机构支付牌照的注销以及支付牌照数量的减少,是当前支付行业在监管加强、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变革等多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的合规要求不断提高。

“2024年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提高了支付牌照申请门槛,加强了对支付机构股东持牌数量、准入门槛、资本要求、合规要求等方面的限制。汇明商务等机构因存在合规问题,如预付卡充值业务不规范等被处罚,最终导致牌照注销。”柏文喜对记者表示。

行业整合出清速度加快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已注销许可机构名单中,也不乏主动申请注销的案例。

例如,广东银结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结通支付)于2024年11月发布终止支付业务的通知。银结通支付表示,由于公司业务调整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经充分评估,决定终止收单支付业务。同时,银结通支付已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申请业务终止并获得批准。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该公司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这意味着,虽然支付牌照尚未到期,但是银结通支付仍然选择提前“离场”,成为市场上又一家主动退出的支付机构。

此外,还有多家支付机构发布了终止或暂停业务的公告。比如,上海申鑫电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分别于2024年5月、9月发布公告,前者宣布终止支付交易业务,后者暂停原有存量商户银行卡收单业务。

柏文喜认为,支付牌照数量的减少,意味着行业内的“劣币”被清除,留存下来的支付机构在合规性、技术实力和业务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有助于提升整个支付行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林先平表示,随着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型支付机构凭借技术、品牌和用户基础等优势,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中小支付机构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的压力,部分机构因业务萎缩、盈利能力不足而选择退出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支付牌照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支付行业服务质量的降低。相反,这有助于提升支付行业的整体实力,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促使支付机构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尝试创新支付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和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林先平说。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退出力度加大,带来的是竞争格局走向优化、行业整合度越来越高。支付牌照数量逐步减少,成为必然趋势。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未来,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仍会加剧,头部机构把持商户、流量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投入研发并迭代产品及服务;中小机构或成为头部支付机构的服务商,寻找细分赛道做一些“小而美”的业务,以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在行业内谋得一席之地。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