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两大千亿市值巨头宣布:合并!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图片来源:微信公共图片库  图文无关

“南北船”合并五年后,国内将再现两大“巨轮”合并情形。

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两大千亿元级旗舰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1989.SH,以下简称“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50.SH,以下简称“中国船舶”)正在筹划合并交易,计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南北船”两大集团合并后,此次交易可谓中国船舶集团最大的一次资产整合。截至重组消息披露当日收盘,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市值均超千亿元,分别为1560.88亿元和1135.54亿元。

规范同业竞争

根据公告信息,此次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筹划的合并交易主要是为强化主业及规范同业竞争。

两家公司在公告中均提出,筹划此次交易是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资料显示,两家公司均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重要上市公司。其中,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

中国船舶旗下主要子公司中,江南造船业务涉及军用舰船、汽车运输船等各类特种船舶、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等造船业务;外高桥造船主要涉及大型邮轮、好望角型散货船、纽卡斯尔型散货船、超大型矿砂船等造船业务及海上浮式储油船、自升式钻井平台、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广船国际主要涉及军辅船、公务执法船等造船业务,各类船舶维修业务以及电梯、切割机床、大型矿山机械等机电设备业务;中船澄西则主要涉及造船、修船及风塔、LNG罐箱等机电设备业务。

中国重工则为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板块。

具体来看,中国重工主要业务领域也分为军品及民品。作为海军装备供应商,中国重工军品业务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航空母舰、水面舰艇、常规动力潜艇、军辅船、公务执法装备等;民品业务领域主要产品则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气体船、海工船、科考船及其他装备等。

由此可见,中国船舶及中国重工主业虽各有侧重,但仍在不少业务领域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两家公司实控人均为国务院国资委。对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展,国资委在两年前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就曾提出,要分类推进上市平台建设,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其中强调要以优势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解决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运营质量,推动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力争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实际上,2019年合并的“南北船”也存在类似问题。彼时“北船”偏军工生产,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南船”民品居多,侧重船舶制造,但两者仍存在部分业务领域重合及同业竞争等问题。

当时,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俗称“南北船”)合并重组后形成的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双“巨轮”合并

业内分析认为,大型国企适当兼并重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避免恶性竞争,还有助于集中资源进行研发,最终实现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对于此次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计划,业内普遍认为,若能合并成功,将能统筹两大企业强势资源,规范同业竞争,再为行业提供“强强联合”典范,也能更好助力中国船舶集团发展成国内甚至全球行业领军企业。

与此前合并的“南北船”类似,从各方面表现来看,此次筹划合并的两家公司也已为行业龙头企业。

市值方面,两家公司均为千亿元规模企业。截至9月2日收盘,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市值分别为1560.88亿元和1135.54亿元。

业绩方面,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长17.99%;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55.31%;扣非净利润也扭亏为盈,为11.98亿元,同比增长1125.78%。

同期,中国重工则实现营收221.02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扣非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259.70%。

同时,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造船业务交付及在手订单量均实现增长。

其中,中国船舶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和单船平均价格同比提升,完工交付民品船舶48艘/403.45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期多交付10艘,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59.87%,同比增长3.20%;修理完工船舶149艘/11.12亿元,金额完成年度计划的54.24%;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7.87亿元;交付海工装备16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修船订单98艘/11.61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16.36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13.07亿元。

同期,中国重工共完工民船26艘、27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1%)、84.3万修正总吨(同比上涨10.5%);上半年共承接民船订单68艘、1167.1万载重吨、4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8%、230.6%、130.2%。

合并消息发布前两公司股价均大跌

记者了解到,在重组公告披露前,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股价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重组公告发布于9月2日晚间,当天的股票交易时段,两家公司股价跌幅较大。截至9月2日收盘,中国重工股价下跌6.39%,收于4.98元/股;中国船舶下跌9.04%,收于34.90元/股。

对此,中国船舶相关人士回复投资者关注时表示,不太清楚股价下跌的原因,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公司上半年业绩良好,主要财务指标同比均有增长。

实际上,当天开盘,“中船系”公司股票就出现波动,除两家公司外,中船防务(600685.SH)、中国动力(600482.SH)、中船科技(600072.SH)及久之洋(300516.SZ)等股价震荡走低。至当日收盘,久之洋下跌5.35%,中船科技下跌4.34%,中国动力下跌5.17%,中船防务下跌6.53%。

今年7月底,中国重工旗下公司还曾发生3项有关资产收购的关联交易,且3宗交易公告发布于同一天。

其中,该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0.44亿元购买武汉武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船投资”)持有的武汉武船航融重工装备有限公司100%股权。

由于武船投资持有中国重工2.13%的股份,且武船投资与公司属同一控制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下企业,因此相应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对相应交易原因,中国重工表示是为优化调整能力布局,填平补齐能力短板,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舰船总装建造转型升级。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造修船基地能力布局,提升高端船舶生产建造能力,中国重工全资孙公司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40.44亿元(不含税)购买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港船重工”)临港厂区部分资产。交易对方与中国重工属同一控制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下企业,相应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此外,中国重工全资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拟将所持有的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国船舶集团渤海造船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1.14亿元。相应交易的受让方持有中国重工2.24%的股份,且与中国重工属同一控制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下企业,相应交易亦构成关联交易。对于相应交易原因,中国重工表示是为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造修船生产能力布局,加快造修船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就相应问题,记者致电中国重工采访,对方表示目前不便透露太多(信息),相应事项均以公告为准。此外,记者致电致函中国船舶采访,对方表示相应事宜正在筹划中,以公告信息为准,采访事项已汇报领导,会尽快回复。就两大“巨轮”合并及后续发展规划等事项,记者将持续关注。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