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家媒体近期报道,
东芝公司正计划在日本国内
裁减员工约5000人。
这是东芝去年年底退市之后的
首次大规模裁员。
统计显示,东芝在日本国内的员工共有大约6.7万人,这次裁员的比例超过了7%,主要对象是东芝总部总务部等二线管理部门,主要裁员方式是在企业内征集自愿离职的员工,估算显示,其人员遣散成本高达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
目前裁员详细计划正在制订中,预计今年5月将与工会展开协商,确定各部门的裁员人数。
有日本媒体评论,本次裁员可减少人工成本,便于东芝将资源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但也有意见指出,本次大规模裁员其实是经营不善下的无奈之举。
根据东芝方面发布的数据,2023年4月至12月,东芝的亏损达到10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高额亏损使得东芝方面需要尽快调整组织架构,削减人工成本。
作为一家日本老牌企业,东芝在日本社会的认知度非常高,但近年却频频出现丑闻及经营不善的消息。2015年4月,东芝出现了会计丑闻,经营状况恶化,一度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之后东芝为了改善财务状况,接受了多家外国基金入股,但外国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矛盾不断,使得东芝陷入了更为混乱的局面,最终在去年12月结束了74年的上市历史,宣布退市。
目前,东芝内部正在加紧改革,缩减非核心业务,并已经在今年年初设置了新的研究中心,致力于人工智能等方面新技术的研究。
老牌日企,曾创下许多“日本首创”
据日本东芝公司官网发布的文件显示,
该公司2023年12月20日
从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名古屋证券交易所退市,
结束74年的上市历史。
作为拥有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日企,东芝一度创造过许多“日本首创”,包括日本第一台雷达,日本第一台晶体管电视与微波炉、第一部彩色影像电话、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台DVD等。
鼎盛时期,家电业务收入占到东芝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夏普、松下成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此外,东芝还涉足半导体、能源、基建等众多领域。
退市:
填补核电“窟窿”、财务造假、经营混乱
2006年,为求拓展新业务,东芝押宝核能产业,彼时东芝斥资5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公司77%股权,后者是美国著名的核反应堆制造商。
收购完成后,东芝掌握了沸水反应堆、压水反应堆技术,成功收获了一批订单,但在2011年,9.0级的地震加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在爆炸的6个反应堆中3号机和5号机反应堆由东芝供应,也正因这次意外,让东芝的核电计划被迫叫停。
为了弥补公司在核电的“窟窿”,东芝选择了财务造假,在2015年曝出会计丑闻之后,东芝的经营状况就开始恶化,甚至一度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无奈之下,东芝陆续出售了医疗设备、白色家电、笔记本电脑等多项业务。
为改善财务状况,2017年东芝接受了多家外国基金入股。其中部分基金通过介入公司经营决策,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引发外国股东与东芝经营层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从2021年春季首次出现收购提案以来,东芝为改善经营提出的分拆方案波折不断,导致公司经营陷入混乱。
2022年,东芝公开征集重建方案,共收到了来自日本国内外的10项提案。由于东芝业务内容包含核电和军工,对外资收购设有限制,所以选择了日本国内企业联盟的收购方案。
2023年9月21日,东芝宣布日企联盟已经完成了对东芝的要约收购。东芝最终将通过退市,来解决经营面临的混乱局面。
但日本经济新闻指出,由于缺乏具有凝聚力的领导层,东芝能否顺利重建经营,前景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