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影响

做为IT人,关于“信息化”的概念已经非常熟习了。在企业内部施行ERP或者信息化,都是顶层设计,即“一把手工程”。信息化在企业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让企业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及决策化,但在企业内部推行起来不断非常艰难,由于企业信息化让数据或者流程可视化,企业一些信息或者数据处于公开状态中,关于某些人来说带来了“不方便”。


互联网信息化


新时期新气候,“信息化”已从国度层面开端得到充沛注重。数字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等概念相继呈现,这些重要信息概念给我们做为从事信息化工作者以足够的自信心,为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翻开信息化推进工作新场面。


下面谈谈本人多年对信息化工作的考虑,并就信息化对产业互联网的影响停止论述。

一、信息化的含义
什么是信息化(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呢?普通地,信息化是指培育、开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被称信息化的消费工具,它普通必需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送、信息处置、信息再生、信息应用的功用。

与智能化工具相顺应的消费力,称为信息化消费力。智能化消费工具与过去消费力中的消费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范围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消费工具将改动人们的消费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作极端深入的变化。


互联网产业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讯、网络、数据库技术为根底,对所研讨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分离的一种技术,运用该技术后,能够极大的进步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依据《2006-2020国度信息化开展战略》,信息化是充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学问共享,进步经济增长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开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一)信息化来源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来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然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运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只是70年代后期才开端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如有的以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以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消费占主导位置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位置社会转变的开展过程;有的以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度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开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消费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度信息化就是在国度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开发普遍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完成国度现代化进程.”完成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建立国度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开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度信息化体系.目前已在1997年6个要素的根底上增加“信息平安”为7个要素。


互联网平台


(二)通讯经济学中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开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构造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构造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沛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转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开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根底之上的,不时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构造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此定义综合了以下学者的定义
(1)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行为合理化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原则与标准停止;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讯技术根底上停止的过程;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置(或控制)、传送等普遍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而现代通讯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完成的。因而,社会计算机化的水平是权衡社会能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北京大学国度开展研讨院林毅夫等教授指出:“所谓信息化,是指树立在IT产业开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根底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构造的过程”。

(3)赵苹等给信息化所下的定义则是:“信息化是指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到达较高的水平,在全社会范围内完成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进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充沛发挥,使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方向开展的历史进程”。

(三)信息管理学定义
信息化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提高的根底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作深入的革新,经过进步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程度,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率上的大幅地进步,从而到达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肉体文化程度的过程。通常我们称之为“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包括:
信息化对经济开展的作用是信息经济学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学者都对此停止了尝试。比拟有代表性的有两种阐述: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支柱作用与改造作用两个方面;另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先导作用、软化作用、替代作用、增值作用与优化作用等五个方面。这些观念对我们充沛认识信息化的经济功用(或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此不可无视。信息化对促进中国经济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经过信息产业的经济作用予以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产业的支柱作用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支柱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信息产业以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开展,增加值在国内消费总值(GDP)中的比重不时攀升,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奉献率不时进步,间接奉献率稳步进步。(2)信息产业将开展成为最大的产业。到2005年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将超越30% ,其在国度外贸出口中的支柱位置将得到进一步稳固和进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位居前列,将开展成为最大的产业。

2、信息产业的根底作用
信息产业是关系国度经济命脉和国度平安的根底性和战略性产业。这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讯网络是国民经济的根底设备,网络与信息平安是国度平安的重要内容;强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是确保网络与信息平安的基本保证。

(2)信息技术和配备是国防现代化建立的重要保证;信息产业曾经成为各国抢夺科技、经济、军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

3、信息产业的先导作用
信息产业是国度经济的先导产业。这一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

(1) 信息产业的开展曾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开展的主要动力和社会再消费的根底。

(2) 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起飞的龙头产业。

(3)信息产业的不时拓展,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范畴的不时浸透,将发明出新的产业门类。

(4)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将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极大进步国度的学问创新才能。

4、信息产业的中心作用

信息产业是推进国度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产业。这一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


互联网信息产业


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配备是国度信息化的物资根底和主要动力。
信息技术的提高和信息产品的普遍应用,将推进社会消费、生活方式的转型。
信息产业的开展大量降低物资耗费和买卖本钱,对完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资源、维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开展的内涵集约型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四)信息化的开展趋向

随着信息化建立的开展,信息化工具或者信息化系统的选型问题讨论从未中止过,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向。但也不难看出随着生长型企业认识到信息化重要性之外,政府、企业等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提高水平也加大了助推力度。

(五)产品信息化
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根底,含两层意义:一是产品所含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二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置功用。

(六)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根底,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消费、管理、运营等多个环节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并鼎力培育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效劳,加速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就中国目前的趋向来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佳形式是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中小企业提供的开发平台固然比大企业的平台价钱廉价,普通在几十万元左右,但却总是在平安性、稳定性、技术效劳、晋级等方面给人产生顾忌。因而,很多企业的代理商还是宁愿采购规范化的软件产品给用户运用,至于后期的二次开发,只能是“到时分再说”。

谈及企业信息化,不得不需求讨论企业信息化建立这个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立指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企业管理的手腕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完成可持续化开展和进步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品牌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立进程。信息化建立是品牌母体树冠局部的支持网络,庞大的品牌辨认系统必需对应有强大的信息化建立体系,假如信息化建立不能满足品牌辨认系统的请求,品牌辨认系统也将遭到伤害,会自动调低到现有的信息化建立体系能够支撑的大小,这是品牌母体的自我调整过程。


依据这个原理我们能够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有的品牌停止了很好的品牌辨认系统设计,初看起来是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开展前景的品牌,但却不能耐久,并马上呈现了负品牌效应(品牌的负面元素暴露停止损伤品牌的佳誉度)。


企业信息化建立包括了企业范围,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状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立成就等。信息化建立是品牌消费、销售、效劳各环节的中心支撑平台,并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的不时深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将来以至许多企业就是只依托信息化建立而生存。

品牌指数数据模型中的信息化建立权值为10分,当品牌在企业范围、通讯系统、网络、电子商务、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立内容时,品牌指数将给予加分。

在品牌2.0理论体系中,信息化建立作为品牌母体树冠局部的支撑物,同属自触点,也就是品牌母体能够主导的局部。

品牌信息化建立必需细致剖析、系统施行。品牌在停止信息化建立时必需依据本品牌的状况量体裁衣地施行,千万别好高骛远,在中国,信息化建立失败的案例极端常见,特别是CRM、ERP范畴。对品牌来说,错误的信息化建立决策有可能带来比未停止有效信息化建立更大的风险。

(七)产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下面我们扩大为“产业互联网”)是指农业、工业、效劳业等传统产业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鼎力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树立各品种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完成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完成产业的晋级。

(八)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完成统一的信息大活动,使金融、贸易、投资、方案、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消费、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经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各国急需完成的近期目的。

(九)社会生活信息化
社会生活信息化是指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树立各种信息网络,鼎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厚人们的肉体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等社会生活极大水平信息化以后,我们也就进入了信息社会。

二、信息化促进消费力开展
信息化消费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消费力,它请求要有先进的消费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顺应,一切不顺应该消费力的消费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动。完好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讯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根底,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讨与开发,信息配备制造,信息咨询效劳等。

(3)社会运转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消费关系与上层建筑。

(4)功效积聚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度现代化程度,人民生活质量不时进步,肉体文化和物质文化建立不时进步等。

在描绘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开展影响水平时,能够采用劳动消费率停止剖析。关于劳动消费率的剖析,基于互联网/量子时期,应采用修正后的重生产函数:

Y=A.F(L,K,N,E,I)

其中:A代表技术效率,L代表劳动力,K代表资本,N代表自然资源,E代表企业家才能,I代表信息资源。

约束条件有如下两个:

(1) 要素禀赋条件(要素禀赋构造肯定);

(2)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均衡条件。

以上新的消费函数能够基于林毅夫教授的新构造经济比拟优势理论中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概念,采用要素禀赋架构(产业、技术),计算出产业集群的劳动消费率。


互联网市场


三、信息化促进产业互联网开展
从前面看到,信息化从企业内部经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AI、ADI等技术完成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交融,将信息化进一步地应用产业互联网中。产业互联网根本内涵就是基于供给链理念,经过互联网技术完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整合,B2B、F2B、F2B2C、B2B2C等都是产业互联网的实例。信息化是产业互联网的根底,企业ERP、CRM、SRM、电子商务等都是产业互联网胜利完成的前提。数据、信息、学问等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开展载体。互联网+成为将来产业互联网胜利完成的有效理念。

(互联网责编: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