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可能在悄悄偷走孩子的学习效率

我们在孩子上小学之后,开始关注学科学习,关注成绩,关注孩子在班级里的位次。孩子在最初的适应期结束之后,就开始了真正的学习生涯。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充满竞争的,作为父母的我们都不想孩子落在后面。我们天然的更关心孩子在知识方面的吸收情况,分析原因,督促孩子跟上学校里老师的学习节奏。我们都知道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效率影响很大,关于情绪影响学习效率好像关注并不是很多。实际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情绪是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体验到的。

昨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给儿子做好饭,让他吃完饭后开始写作业。一开始,一切顺利。卷子改错,改完了。我告诉儿子“接下来你复习错的拼音和所有的拼音内容,我一会要听写”,我就去忙其他的事情了。没过多久,儿子问我:“妈妈,房间里的玩具盒子我可以用来玩吗?” 我告诉他不可以,这个是买给他朋友的生日礼物,要送给小朋友的,不可以玩。

回应我的是一连串的哭声。儿子从自己的房间退了出来,去了另一个房间并且关上门,在房间里继续放声大哭。过了一会,我进去问他为什么哭泣?儿子委屈的向我表达他也想要一样的玩具玩,他也很喜欢。我抱着他告诉这份是生日礼物,不能玩。如果真的喜欢,可以攒积分来兑换一个一模一样的玩具给他。随后,我告诉儿子现在已经有11个积分了,再攒39个可以凑够50个积分换玩具。

说完了具体可以攒积分的项目之后,儿子接受了今天无法玩他喜欢的要送给别人的礼物这个事实,情绪还是很低落,不愿意回到学习桌前继续几乎没有开始的作业。时间已经到8点了,作业还在等待着他,他在低落的情绪里不愿意写作业。看着还没有平复心情的儿子,我说你可以继续保持现状5分钟用来恢复心情。5分钟之后,我们开始做作业。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回到学习桌前。这次开始听写的时候,儿子就很配合,作业进展顺利,作业的效率也提上来了。

从儿子身上,我看到了情绪实实在在会影响学习效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情绪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观察和学习父母的语言。我们自己先成为情绪积极的父母,通过我们自身去影响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也变得积极乐观。

在发展心理学中,安全依恋关系是讨论所有家庭教育实践的第一步。孩子和妈妈之间形成紧密关系,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石。而这种由妈妈对孩子及时、稳定、无条件回应而形成的依恋关系会让孩子形成一个认知:“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在安全的关系和环境中,他可以成长为情绪稳定的孩子。

和孩子的亲子共读时间,也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认识情绪,进行情绪管理。告诉孩子,有情绪可以表达出来,情绪被看见就是被治愈的开始。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情绪感受才是危险的,总有一天会以更加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关注学习、关注成绩没有错,我们同时需要关注到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情绪。我们可以示范给孩子看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在孩子眼里天大的事情,也可以在说出来之后被爸爸妈妈解决掉。好的情绪,是好的学习感受的开始。从此刻开始,学会聆听孩子的感受,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那份情感需要,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托举孩子向上生长。

校对 庄武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