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大班离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已超过92%

11月2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挚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深入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民族地区大班离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已超过92%。

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挚

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挚表示,“十四五”期间,四川在编制重大规划、出台重大政策、推进重大项目中充分融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求,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实现从“补齐短板”向“优质均衡”跨越。

其中,四川深入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破除民族地区幼儿语言障碍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全省民族地区52个县(市、区)共开办幼教点3000余个,招聘辅导员1.45万名,加上其他在园幼儿,共有近32万名幼儿系统学习普通话。当前,民族地区大班离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已超过92%,“听不懂、说不来”已经成为历史。“学普用普”也成为了四川教育的金字招牌,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20年的80%,提升至2024年的96.9%;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20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20年的90%,提升至2024年的98%。有8个县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认定,有2个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15年免费教育惠及158.5万余名学生、“9+3”计划累计免费培养5万余名中职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培养1500余名硕博士高素质人才。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四川多渠道补充教师3100余人,组织内地1200余所优质学校结对帮扶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累计选派2.5万人次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支教,遴选1.7万人次民族地区教学骨干外出跟岗学习提升,涌现出3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全国模范教师,培育天府名师9名、省特级教师59名,还有4300多名教师成长为州级骨干教师。

王挚表示,下一步,四川将按照“巩固、提质、补短、适配”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大中小铸牢教育一体化推进的体制机制,打造100节“名师金课”,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教育;实施新一轮“四川省大小凉山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结构和质量;指导三州科学编制本地“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将有限的资源精准支持民族地区教育重点突破、实现跨越。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编辑 杨珒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