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建校三十周年华诞,苏州国裕外语学校以一场高规格、深内涵的教学盛宴彰显教育创新实力。11月15日,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苏州国裕外语学校承办的“探索AI赋能课堂新途径,创建教学提质新模式”全国教学研讨盛会在该校隆重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

思想碰撞:全国名师展示AI赋能课堂新实践
当天上午,九位优秀教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的AI赋能观摩课。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周雪梅老师执教高三语文课《在追问中与作文材料深度对话》,她以“AI时代问题是否会减少”为议题,引导学生先与AI多维对话建立理性认知;再以AI为“虚拟论敌”,在激烈辩论与层层追问中深化思维,彰显技术对思辨的赋能。
苏州国裕外语学校张江宁老师的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以虚实结合、多维互动为主线,融合 AI 工具助力学生掌握实验方法,为实验教学创新探索了可行路径。
合肥市第七中学米庆老师执教高一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以AI数字人、ChatGPT等构建智慧生态。在数学实验、公式推导、分层作业等全流程中,AI深度融入,助力学生突破认知难点,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展现了人机协同的数学课堂新样态。
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朱咏梅老师执教高二数学《数学建模活动》,以“病床过道”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抽象变量—建立模型—求解检验”全过程。在复杂模型求解环节,引入AI工具进行高效运算,将课堂重心从繁琐计算转向模型本质与思维训练,凸显技术赋能。
苏州国裕外语学校朱颜老师执教的初一地理《从天宫探地球自转》,她以翟志刚太空视角为引,借助天际遨游地球模拟软件与AI答疑,将地球自转等抽象知识直观化,打造沉浸式趣味地理课堂。
苏州国裕外语学校丁辉老师的高三物理《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以“虚拟实验回顾—小组探究—技术赋能—高考巩固—数字人总结”为主线,融入虚拟实验、AI 工具与数字人,突破核心难点,实现传统实验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苏州国裕外语学校董静老师执教初一英语《7A Unit5 Reading 1 Healthy or not》,她以游戏引发反思,借案例分析理解健康要素。通过递进式问题链构建学习闭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引导运用AI制定个性化方案,实现素养与技能双提升。
苏州国裕外语学校周绮思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英语《6A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她以“问题-原因-解决方案”为主线,学生借助平板与AI对话探究环保策略,通过实时留言墙和词云实现“学习-运用-评价”闭环,培养语言能力与数字素养。
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金小翔、严嘉璐老师的初二科学项目化学习《AI赋能智慧嘉年华》,学生通过“实践-人机协作-再实践”的三段式循环,在拔河项目中理解力学概念,亲身体验迭代优化的人机协同学习新模式。
智慧引领:权威专家共话教育未来新图景
研讨会上,九节精彩课堂的实践探索升华为对教育未来的深度思考,教学现场的智慧碰撞延展为理论高度的战略谋划。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郅庭瑾代表主办方致辞。她引用“乔布斯时代之问”点出教育技术融合瓶颈,强调本次活动以“AI 赋能、人机协同”为核心,盼各方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破解转型难题,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活力。

苏州市教育科学院院长丁杰致辞称,苏州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正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改革之路,努力提供高体验、高适配、高效率的教育供给。丁院长盛赞苏国外“是苏州市的民办教育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办学30年来,以其卓越的办学实力和前瞻性的教育事业,努力打造培育精英人才的世界文化场。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勇立潮头,巧妙运用技术唤醒课堂活力,点燃学生的潜能,成为了AI赋能教育的典范。无论是普通高中升学还是国际化办学都成绩斐然、令人瞩目,真正做到了高品质培养、高素质发展、高水平升学。苏国外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体制新模式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苏州国裕外语学校校长陆军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三十年办学成果,并指出当前正处在教育深刻转型的关键节点,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全方位变革的强大引擎。面对这一时代浪潮,苏州国裕外语学校将始终秉持“致良知”理念,推动学校AI规模化、常态化应用,深化AI与教学、管理、评价全流程的深度融合, 打造更具温度、效率与活力的智慧教育生态。

课堂教学点评环节,来自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科学教研员孔云峰、长宁区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员付淑群、宝山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邱霞、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沐方华、苏州国裕外语学校英语特级教师张淳等专家对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AI技术在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AI技术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教学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助力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更通过构建智慧学习新范式,将教学重心从知识掌握转向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AI 赋能教育,其终极目标并非技术炫技,而是回归人的成长。”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顾月华在致辞中强调,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战略任务。她希望校苏州国裕外语学校以30周年校庆为新起点,勇担先锋使命,在AI与教育融合之路上持续领跑,既要深耕课堂实践,将技术精准嵌入教学全流程,破解提质增效核心难题;更要坚守教育本质,在人机协同中守住人文温度,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苏州乃至更大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范式。

从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到人机协同的育人智慧,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到AI时代的教师使命……五位权威专家依次登场,以深邃的思想洞察未来,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变革,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场启迪智慧的思想盛宴。
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总校长金海清在《启迪-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报告中以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的实践探索为蓝本,深刻阐述了AI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根本性转变。他结合苏国外近年来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提出AI赋能教育的三大路径:通过构建学生“数字画像”实现个性化学习;借助智能备课、作业设计等工具助力精准化教学;依托学校自主研发的智慧平台打造“致慧”课堂范式。这些在苏国外校园里落地生根的创新举措正让因材施教理想照进现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在《融合共生:迈向更美好的教育与更温暖的技术》报告中深刻指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教育技术化”与“技术教育化”的深度融合与共生。他强调,教育技术化是利用混合学习、虚拟场景、数字平台等技术手段赋能教学,提升个性化与公平性;技术教育化则是以教育规律为核心,对技术进行改造与重构,使其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素养培育。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教育须在热情拥抱与理性审视之间保持平衡,以教育逻辑引领技术应用,最终实现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的育人转型。

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在《AI时代教师的使命》专题报告中,以开阔的视野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径。他指出,教育应在知识辅导领域充分发挥AI效能,让家长回归家庭教育本位;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他强调,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成“人的社会化”,这一育人本质是学校永不可被替代的核心价值。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田爱丽教授在《人机协同,培养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正从三大维度深刻影响教育:作为变革力量重塑学校范式,作为新质工具赋能教学方法,作为新型课程进入教学安排。她强调,AI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社会情感、终身学习能力及人工智能素养。通过人机协同的三种教学模式——赋能传统教学提升效率、重塑学科教学流程、创生跨学科项目学习,最终实现从“知识导向”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方式转型。

当代教育名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玉琨在《AI时代的教育变革》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动摇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地位,教学重心须从“知识传授”转向“育人引领”。他强调,未来教师应完成五大角色转变:从知识点的“懂”到知识体系的“通”,成为认知发展的引领者;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守护学生身心成长;以探究者姿态持续迭代自我;构建协作共进的教师共同体;担当人机协同教学的协调者,在AI时代重塑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AI时代,教育工作者特别要注重‘三心二意’的责任情怀,这是教师从自在教育工作者走向自觉的教育工作者的关键。”陈玉琨教授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三心”:一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心,二要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三要增强师生间的同理心。所谓“二意”,一要在意世界格局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走向,这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根源;二要注意学生心理细微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成就自己、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薪火相传:校史馆开馆见证三十年办学辉煌
作为三十周年校庆的重要环节,满载着岁月记忆与教育梦想的苏州国裕外语学校校史馆正式开馆。

开馆仪式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杜守羿主持。小提琴乐声悠扬,国际部的师生和幼儿园的师生诵读来自时光的信,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一场象征薪火相传的火炬传递仪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国际部学生代表将象征希望与传承的火炬郑重递到幼儿园孩子手中。这不仅是火炬的传递,更是苏国外精神的接续。

校史馆启幕的荣光时刻,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董事长史宝栋、苏州国裕外语学校校长陆军陪同嘉宾们步入承载着学校三十年记忆的精神殿堂。展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着创业维艰的往昔岁月,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展品诉说着砥砺前行的动人故事,一幕幕沉浸式数字场景重现教育改革的重要节点。

沿着时光长廊徐徐前行,从1995年创校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锐意进取,再到如今智慧教育的创新突破,每一个历史瞬间都闪耀着苏国外人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光芒。
校史馆开馆,不仅是对辉煌历史的深情致敬,更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术盛会既是对办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吹响了向新征程奋进的号角。苏州国裕外语学校正以开拓进取的姿态,在教育改革的时代画卷上谱就崭新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