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都比较“随心所欲”,但是在孩子的学习上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态度和目标制定。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学习很差,就会说孩子太笨了。其实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当你要提升孩子成绩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笨,而是要鼓励孩子多看书多练字。只有这样,你才能提高孩子面对学习目标和选择时的自信心。

和孩子进行沟通时,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比如有一次孩子参加了一个比赛,我们可以说:“宝贝,今天你表现得很棒,老师说这个题目很简单。”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看这个题目有很简单的道理吗?”孩子听了很高兴。这个时候家长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来称赞孩子:“宝贝你真棒!”这种赞美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如果大家平时可以经常去倾听孩子说话的话,那么孩子也会把你对他工作过程中所带来的感受放在心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件事情。当然在倾听孩子讲话时也应该注意语言语调。如果大家平时经常忽略了这点话,那么建议在听完别人演讲之后自己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语言有问题?

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是孩子进步的最大动力。在教育孩子之余,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如在孩子做了一件有趣的事之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一起做这件事,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做事情的快乐同时还有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加这件事情。因为孩子很有可能在这件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鼓励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的话,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件事。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学习顺序,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于数学这门科目,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计算然后再学会整理和分类,最后才是做题。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只有当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才能提高孩子做题的效率。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因为还没有达到学精所以最重要的是先学会积累知识再懂得整理好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如果先学会了语文知识,再去学数学所以需要学生先学会语文知识,再学数学、物理然后再学习数学知识,再学语文最后再学会地理知识最后再学外语这样孩子就能在以后学习中少走弯路。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先学会积累知识。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工作繁忙等。当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时,父母也很难做到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时孩子就会感觉到压力很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父母首先要明白孩子学习、工作压力很大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了解一些工作方面的知识以及平时工作中遇到哪些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调节自己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苛刻,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在教育子女时,总是想着用最好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同时又会为了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但是这往往会导致一种负面结果:父母就会在无形中剥夺对孩子更加严格的要求。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身心发展。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不过分拔高孩子。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制定目标的具体实现措施。例如,写下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要努力争取期末考试成绩上升到前十名或前十五名。当父母给孩子明确目标后,孩子才会知道努力学习的方向是什么。孩子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后,才会更加努力付出。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天妈妈问孩子“你怎么不用扫帚,可以吗?”孩子回答说“可以”!妈妈于是说“你自己看吧!”于是孩子就自己动手用扫帚扫了一遍。虽然很简单。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而且还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对于将来自己进入社会之后生活也有很大作用。因此,家长应该适当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每一个人都有“我能”、“我做”的自豪感,要想建立起这样自信,就需要建立起一种自我激励的机制。每个人都有完成任务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这时家长就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挑战的精神。比如孩子在一次体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家长可以表扬他:“这次比赛你完成得很出色!”这样既可以给他建立起自豪感和成就感,还可以鼓励他更加努力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同时还可以鼓励他有机会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在以后有机会可以做得更好,家长也要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评价。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如果家长总是习惯性地把困难和挑战归咎于孩子身上,这只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而父母表扬好孩子时还不如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来得更直接一些。父母表扬孩子时一定不要忘了帮助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也是一个好方法。家长可以在表扬孩子时与他一起做,然后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时给他讲一下事情成功之后的感受。如果是一次只表扬好孩子的话,那么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孩子厌烦心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了。
校对 庄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