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经开始淘汰不愿意学习的孩子。
贪玩不努力,开窍迟后劲大,都只是一些客套的话语,或者自我安慰的说辞,真实的事实是,姑且不论思维能力的高低,如果连学习意愿都没有的孩子,是谈不上聪明的。
都是同龄的孩子,有些孩子能够知道努力,并不是用文静听话这样的说辞,进行变相的贬低,愿意学习是第一道的分水岭,不愿意学习的孩子,要么是真的学不下去,学习上获得正反馈太少,要么是没有任何的自制力和目标感,没有延迟反应的能力。
 
 连愿意学习都做不到,一味的贪玩,缺乏自制力,以及单纯外向的性格,只是用于遮掩能力不足,单纯愿意学习,但思维能力和意愿不足的孩子,虽然比不过更聪明的孩子,但绝对要比连学习意愿都不足的孩子要强。
进入初中,开始分流没有思维意愿的孩子。
小学就学不来的孩子,大多数初中也学不来,先有学习意愿,才有思维意愿。小学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尤其是初二成绩掉队的孩子,她们看似很努力,但却只是体力和时间上的努力,而不是思维上的努力,具有学习意愿,而不是思维意愿。
单纯具有学习意愿,可以接受重复性的学习,依赖于单纯的灌输,而不愿意主动思考,体力上很勤劳,但思维上却不愿意突破舒适区。
 
 这些孩子典型的特点,就是重复学习,长时间学习都不怕,但不安逸深入思考,上课看上去认真,笔记作业也很认真,培训班也听的认真,但效率都不够。
高中阶段比拼的则是思维能力,进入高中尤其重点高中的孩子,具有学习意愿,也具有思维意愿,这个层次所区分的就是思维能力,努力只是基础,思维能力的差距才是关键。
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致对应未来的工作状态。
学习意愿都不具备的孩子,未来大概率既懒又笨,成为闲散青年的概率更大,即使看上去较为普通的工作,比如外卖、快递以及工厂流水线,她们也吃不了辛苦。
思维意愿不足的孩子,未来大概率可以稳定从事一份单调重复,不需要脑力的工作,她们可以吃体力上的辛苦,但却不愿意去学习任何需要脑力投入度的事情。
高中选拔出具有思维能力的学生,未来进入各类需要脑力的行业,比如科研、比如医师公,比如企业白领,比如理工科的人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