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轻地推门而入,孩子们抬起头,立刻给我打招呼问好。
“你们班的秩序非常好,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也很好!”我向孩子们竖起大拇指夸赞道。顿时,教室里更安静了,孩子们挺直的小身板和微微扬起的嘴角,显露出他们被表扬后的小欢喜。行走在教室,欣赏着孩子们认真的书写,感受这份宁静中蕴藏的生长力量。
下课铃响起时,一个小姑娘走到我跟前,递给我一封精心装饰的信。“校长,可以请您帮我把这封信交给陈老师吗?她是去年教我们的班主任。”交谈中,我发现,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清晨的露珠。
接过这封特别的信,我仔细端详。普通的作业纸被整齐对折,封面用铅笔画了一颗饱满的爱心,展开内页,稚嫩的铅笔字映入眼帘:“陈老师:您是我们的好老师!——马艺冉”简简单单一句话,顿时让我陷入了孩子柔软的内心世界里。
“校长!”马艺冉扯了扯我的衣角,眨巴着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明年还能让陈老师继续教我们吗?”她仰起的小脸上写满期待。
我蹲下身,平视着她的眼睛:“陈老师现在要照顾新的一年级小朋友了。不过你看,他们的教室就在你们楼下,你们每天课间做操、放学时都能见到陈老师。”
马艺冉有些遗憾地点点头,跳跃着跑开了。
握着这封充满真挚和温暖的信,我决定当一回“信使”。
下楼来到一年级(6)班的教室门外,虽然是课间,但陈颖老师正在给孩子们面批作业,前面有七八个孩子在排队等候。
孩子们见到我,一下子围拢过来,纷纷和我击掌问候。
“陈老师,今天我当信使,给你送一封信。”我笑着递过那份特别的礼物。
陈老师疑惑地接过这封信,展开信纸的瞬间,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当她看清那些字迹时,眼睛突然亮了,像璀璨的星辰。“你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我表扬陈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并希望她有机会再去给孩子们鼓励和关心。陈老师摩挲着信纸上的爱心,既腼腆又激动。
我环顾这间充满童趣的教室。黑板上,陈老师亲手裁剪的苹果、石榴、梨等卡通拼音贴画排成整齐的队伍;教室后面的展示墙上,以“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构图精妙、积极向上,特别是精心设计的“闪闪发光的你”版块,一定能让每个孩子看到闪亮的自己……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那封信为何而来。那些在课间放弃休息的悉心指导,那些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那些放学后与家长耐心沟通的电话,那顾全大局、委屈求全的胸怀与格局……都化作作业纸上那句朴素又伟大的“好老师”!
此刻,雾霾已经消散,阳光铺满长廊。我想起,可爱的老师们每天在晨光里陪孩子们诵读,在暮色中送孩子们回家,在课堂上兢兢业业地上课,在课间与孩子们一起做操、跑步,在课下戴着老花镜认真批改作业,以校为家带病坚持工作,深夜仍在加班加点备课、思考……在学校,有多少像陈老师这样的师者,正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编织着孩子们的锦绣未来。
这封由我传递的信,何尝不是写给所有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老师们的颂歌?它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最美的样子,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的瞬间里——当付出被看见,当真心换来真心,当老师成为孩子生命中那束温暖的光。
今天,这次特别的“信使”之旅,传递的不只是一封童信,更是一份教育的温度。愿我们每天都永葆一颗真诚而向上的心,永远珍藏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书写不平凡的教育篇章,用心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作者介绍:郭强,男,中共党员,林州市桂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河南省德育创新案例一等奖获得者,安阳市优质课、示范课教师,资深马拉松跑者、全国马拉松精英选手,参加厦门马拉松、郑开马拉松、潍坊哥尔马拉松、黄河马拉松等50余场次,全马成绩3小时11分,先后在《人民网》《河南日报》《大象新闻》《教育时报》发表文章百余篇。
小编有话说:
很荣幸收到郭强校长的随笔,读郭校长的文章,字里行间皆是教育的温度与温情。课间走进教室,孩子们主动围拢击掌问候,这份自然的亲近,早已道出他平日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没有校长的架子,只有如师长般的亲切。面对马艺冉“想让陈老师继续教”的期待,他蹲下身平视孩子耐心解释;接过一封画着爱心的童信,又主动化身“信使”,循着字迹探寻背后的故事,发现陈颖老师课间面批、精心布置教室的默默付出。
马艺冉那句朴素的“您是我们的好老师”,是孩子对师者的纯粹认可;陈老师的日常坚守,是我们一线班主任的缩影;而郭校长的俯身倾听与主动探寻,更让这份教育的温暖有了传递的力量。愿我们都能循着这样的教育初心,把每一份平凡的坚守,都化作照亮孩子成长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