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
从大班步入小学,是儿童成长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跨越。成功的幼小衔接,核心并非知识的提前灌输,而在于帮助幼儿在心理、习惯、能力与社会性等方面实现平稳过渡,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心理准备:激发向往,消除焦虑
心理建设是首要环节。我们应多用积极的语言描绘小学生活,激发孩子对成长的期待。通过组织参观小学、模拟课堂等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校园氛围,熟悉基本流程,从而有效消除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建立起积极的心理预设。
二、习惯培养:夯实基础,赋能成长
重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任务意识。可通过阅读、拼图等活动,逐步延长其专注做事的时间。鼓励孩子独立整理文具、完成简单任务,养成负责的态度。同时要强化自理能力与时间观念,如学习管理“课间十分钟”,以适应小学相对紧凑的作息时间。
三、能力储备:授之以渔,衔接关键
鼓励幼儿在集体中清晰表达自我,学习合作与分享,尝试用协商解决同伴冲突。在“前书写”阶段,应通过绘画、串珠等游戏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而非机械抄写。数学启蒙可在生活中进行,如分发餐具、认识钟表等,同时要持续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家园共育:同心同向,形成合力
幼儿园与家庭必须协同共育。家长应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与“小学化”灌输,将重点放在支持幼儿形成良好习惯与积极心态上。双方需密切沟通,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共同为孩子构筑平稳过渡的环境。
总之,幼小衔接是一场始于童年的持久准备。我们应摒弃“抢跑”心态,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用科学的方法与温暖的支持,陪伴他们自信、从容地迈入人生新阶段。
兴和县京蒙幼儿园 田 茹 高桂霞
[手机扫一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