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周口晚报
□青骥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一所学校的消逝,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记忆面临尘封。然而,在日前举办的《永远的淮阳师范》新书分享会上,我们看到了记忆如何抵抗遗忘,精神如何跨越时间。这不仅仅是一次校友、师生间怀旧的聚会,更是一场文化的寻根与精神的接力。
由戴俊贤、顾之川等淮师校友领衔的编辑团队秉持“真实客观、精益求精”原则,在史料爬梳与细节核验中谨慎前行。他们为母校书写历史,其意义远超于编撰一本书籍。
这本书是对一代人青春足迹的郑重确认,也是对区域教育发展脉络的忠实记录。当与会师生代表在翻阅中追忆往昔,那些被唤醒的不仅是个人成长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现场与育人初心。我们相信,这本书必将成为连接广大淮师校友的坚实纽带,教育的薪火必将在记忆的传递中持续燃烧。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肇始于1909年的淮阳师范,见证了中国百年师范教育的发展,更肩负着培养“文化播种者”的特殊使命,其精神气质通过一代代教师如涟漪般扩散,影响着无数孩子的生命成长。
尽管时代浪潮向前奔涌,尽管许多像淮师这样的学校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但它们所积淀、凝结的育人智慧与精神传统,却值得被永远珍藏。
这份珍藏,不仅是为了致敬过往,更是为了照亮未来教育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