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照前路 匠心育桃李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烛光照前路 匠心育桃李

——全市优秀教师代表风采展示(六)

宦思雨:一名青年教师的三载育人路

□记者 曹恒锋

1998年出生的宦思雨,2022年8月进入盐城市大冈中学工作,任教英语,并担任班主任带完一轮高中班。三年来,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求实创新、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多次获得市、校级荣誉,开设的市、校级公开课也受到广泛好评。

工作第一周,宦思雨就遇到了挑战。班里有个叫小张的男生,英语基础薄弱,上课总是低头不语。她了解到小张初中时因发音不标准被同学嘲笑,从此对英语产生了恐惧心理。那一刻,她意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疗愈。

为此,宦思雨专门设计了“分层教学+个性辅导”方案。课堂上,她创设安全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不怕犯错;课后,她为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开设“英语小灶”,从音标开始重新夯实基础。她还引入了英语电影配音、歌曲演唱等趣味活动,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小张不仅英语成绩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乐趣。小张的妈妈特地发来信息:“宦老师,谢谢您让我的孩子重新爱上了英语。”

班主任工作是一部无字的书,需要用心去品读每一个年轻生命的独特性。宦思雨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和发光方式。

回首三年,最珍贵的收获是看到学生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和各种温暖瞬间。教师节时学生手写的祝福卡片还在她的桌上放着;她也记得与学生倾心长谈后看到他们豁然开朗的眼神;学生在毕业留言中写道“老师,您教给我们的不仅是英语,更是如何面对人生的态度”……这些让宦思雨深信,教育的价值:今天播下的种子,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悄然开花。

宦思雨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三年来,她从未停下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年只是教育生涯的起步阶段,但宦思雨已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重量与光荣。“未来路上,我愿继续做学生的同行者,在陪伴年轻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与他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我知道,当教师最大的幸福,不在于塑造完美的人,而在于守护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宦思雨说。

张卫明:做有温度的教育

□记者 郭敬雷

张卫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教师发展处主任。他坚守初中教学一线三十余载,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炽热的教育情怀、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深耕课堂,成果丰富的教学领航者。张卫明的课改经验被《江苏教育》《中学数学月刊》等推广,2024年9月10日《江苏教育》微信公众号推介其“做有温度的教育,教有思维的数学”教学观点。作为省初中数学名师发展共同体领衔人、省中考优秀指导教师、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多次开设省、市级示范课和讲座,深度参与教材及教师用书编写,主持多项省、市重点课题,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两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倾情育师,匠心筑梦的团队领路人。作为鹿鸣路初中教师发展处主任,张卫明勇担“强师”重任,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坚实后盾。他倾力打造“名师领航、骨干带教、互助共研”的教师立体培养体系,设计“浸润式”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学校文化,为新教师专业发展铺设“快车道”。他甘为人梯,是青年教师心中最信赖的“引路人”,经他悉心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在省、市基本功和优质课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师德践行者。张卫明将“爱”与“责任”融入教育血脉,用实际行动诠释崇高师德。工作以来,他时刻把学生放在心尖上,帮助经济困难及患病学生的事迹感人至深,2008年获评“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获评“盐城市教育系统十大杰出青年”。他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2020年10月,为化解学校大班额问题,同时回应家长诉求,主动承担跨校区、跨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其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的精神广受赞誉。

“课上得好、教研能力好、管理水平好、教学实绩好、家长口碑好。”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张卫明扎根盐城教育沃土,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是学生、家长、同行心中公认的“五好”教师。未来,他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秉持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盐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30日 04:44[查看原文]